浦东 | 上海最具代表性50家人工智能企业张江独占11席!看AI浪潮下的张江如何抢占潮头
发布时间:2018-03-13 报送来源:张江发布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自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后,全国各地都着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除培育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外,更注重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项目的应用与落地。
    上海作为全球科创中心,基于其科技实力,在中国AI版图上分量十足。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中,上海综合得分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本地AI初创企业数量也位居第二。


    人工智能百花齐放,张江力量异军突起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遍地开花,其中“张江贡献”不可小觑。张江有着丰厚的高校资源和高端人才积累,尤其在人工智能亟需的芯片领域,更是具备完善的产业链条。
    目前张江在各个领域的AI技术都发展迅猛,吸引着一大批创业公司和人才。近期,在亿欧发布的《错过BAT的上海赶上AI浪潮,50家代表企业全在这了》一文中,浦东共上榜13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有11家来自张江。分别为:思岚科技、图麟科技、元趣科技、森亿智能、图漾科技、银晨智能、科大智能、亮风台、奇手科技、纵目科技和傅利叶。


    ➤ 张江的人工智能注重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正在逐步将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到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机器人元趣科技、服务机器人思岚科技、汽车ADAS纵目科技、医疗康复机器人傅利叶等。
    此外,科技部部长万钢1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张江企业看看智能以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对农村老人的生存信息进行认证和追踪,解决农村社保认证的最后一公里。


    ➤ 张江人工智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的成熟基础,使张江人工智能在芯片、硬件、内容发展上,形成了互相支撑的产业生态环境。比如张江企业喜马拉雅推出的“小雅”智能音箱目前已经规划到芯片级,而芯片正是张江的优势产业。
    ➤ 张江人工智能具备前沿科研转化的实力和基础。“墨子号”总指挥王建宇院士表示,要将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类脑工程,把人脑的工程在张江实验室进行研究,研究出具有上海特色的科技成果。
    人工智能抢筹布局,张江AI蓄势待发
    2017年11月14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实施“智能上海(AI@SH)”行动。同时《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从政策上强调了人工智能具有的战略意义。此外,张江也将人工智能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的新型产业,以培育孵化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为目标,建立独角兽种子企业的发现、储备及跟踪服务机制。
    目前,张江已经涌现了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如达而观信息科技,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自动语义分析技术应用于企业数据化运营的人工智能公司,斩获过国际数据挖掘最高级别竞赛ACM KDD和CIKM的世界冠亚军大奖,拥有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与复旦大学建有技术联合实验室。
    同时,一些新成立的企业,也展示巨大潜能,如叠境数字科技。2017年12月,叠境数字获得顶级资本阿里巴巴、金沙江创投、赛富基金等国内著名投资机构数亿元的A轮融资。叠境数字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博士虞晶怡创立,致力于将全球最顶尖的光场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应用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成像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光场内容技术服务。
    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到2018年人工智能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张江,将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AI更是蓄势待发。2017年12月,浦东新区科经委牵头调研了区内66家人工智能企业并集成《浦东新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调查报告》,其中注册地在张江的就有49家。如何进一步为科学研究、社会民生服务,是张江企业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对于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要求,他表示要更多地把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要建设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而张江企业也一直以此为己任,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链条的创新绩效。
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道路上,张江企业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