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建设“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将有这些大动作
发布时间:2018-02-28 报送来源:浦东发布

对地区发展有更高期待?
    对美好生活有更多畅想?
    对生活环境有更美憧憬?
    那就到浦东来吧!
    系统推进“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承载区建设,浦东进行了全新的谋篇布局,魅力值增加何止一点点!


    浦东在推进落实打响上海“四大品牌”进程中,将率先举起旗帜、体现作为、勇当标杆,形成“1+4+3+X”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四大品牌”建设工作。


    来看“1+4+3+X”工作体系具体内容↓

制订1个总体实施意见
    即《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上海“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总体目标、工作体系、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总体目标
    在推进落实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的进程中,浦东要充分体现标杆作用、示范效应,以建设“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为战略引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的目标是:加快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努力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

阶段任务


    核心指标
    力争经过首轮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的滚动实施,浦东新区主要功能性指标再上新台阶。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张江园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区域增加值比重达到15%,新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全市1/3,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总量的1/3以上。
    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2%,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全国最高,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数量全国第一。
    陆家嘴金融城外资资管联合会内机构代表的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4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60%以上,钢铁、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等3类大宗商品销售规模达到千亿级水平,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市比重达到5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市90%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3。
    打造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
    制订4个专项行动方案
    1 《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服务”品牌专项行动方案》
    立足于“国家战略聚焦、城市功能综合、产业体系先进、制度创新集成”的特点和优势,打造“自贸功效新高地”。
    聚焦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服务经济和打造服务政府4个重点领域,推进7个一批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
    推进一批“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的行动举措; 推进一批提升金融核心功能的行动举措; 推进一批提升航运核心功能的行动举措; 推进一批提升贸易核心功能的行动举措; 推进一批提升专业服务能级的行动举措; 推进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 推进一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行动举措。
    2 《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专项行动方案》
    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抓手,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打造“科创引领新高地”。 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优质企业3个重点领域,推进6个一批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
    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战略性产业项目;推动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应用;聚集一批大科学设施、国别创新中心等载体;实施一批提升制造品质的战略举措。
    3 《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专项行动方案》
    注重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着力提高消费贡献度、集聚度和便利度,打造“全球时尚新高地”。 聚焦国际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创新消费4个重点领域,推进5个一批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
    提升一批平台能级; 建设一批地标性购物商圈; 引进一批知名商品品牌和品牌零售商; 扩大一批节庆活动影响力; 支持一批“互联网+”新业态发展。
    4 《浦东新区率先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专项行动方案》
    突出国际化、创新性、先进性,打造“先进文化新高地”。 聚焦高品质文化地标、高水准文化主体、高质量原创精品、高品位文化体验4个重点领域,推进6个一批重点任务。


    主要包括:
    打造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优化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集聚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军人物;提炼一批弘扬城市精神的品牌项目;培育一批文脉传承品牌;举办一批国际化节庆会展活动。
    建立3个公共平台
    1、人才服务平台
    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人才港,打造最具开放性、创新性的人才服务平台。
    ▶整合集聚海外人才局、浦东出入境办、浦东人才交流中心和浦东国际人才发展中心等,筹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发挥自贸区服务业政策优势,引进一批优质全产业链服务机构,建设人力资源市场机构集聚平台;
    ▶开展国际化、高端化人才交流品牌活动,完善人才活动交流平台;
    ▶打造人才宣传展示平台;
    ▶优化运作机制和服务功能,完善人才在线服务平台。


    2、企业服务平台
    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诉求处理、发展环境评估等功能,推进模块化、集成式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不断增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网上办事便利度。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通过法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专业化选择以及市场化推进的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人才、资本、空间等创新资源要素高效有机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


    完善X项保障政策
    统筹整合新区各类政策,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保障“四大品牌”专项行动方案有效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