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刘Sir
在生活中,随机性无处不在,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突如其来的变化,总是让我们猝不及防,狼狈不堪。
那么,如何应对各种变化呢?美国畅销书作家、前对冲基金经理纳西姆·塔勒布教授一直专注于研究随机事件,最后,他给出了他的答案。
塔勒布的第一本书《黑天鹅》,提出了黑天鹅理论,我非常喜欢。当时,创办图书品牌黑天鹅的时候,也借鉴了这个名字。这本书能够让人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握随机的机会,采取相应的策略,从中受益。
后来,塔勒布教授又出版了一本书《反脆弱》,广受好评。这本书在《黑天鹅》的基础上深化了他的研究成果。我和身边的朋友读完之后,都纷纷叫好。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害怕失去掌控感。
没有按照计划行事,事情充满不确定性,失去对生活的控制…… 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变得焦虑,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让人害怕的压力、挑战、混乱,其实是滋生反脆弱的武器,能让你变得更强大。

1
什么是反脆弱?
人类总是以为人定胜天,一心想设计出一个完美的系统。
一开始, 这个系统运转良好,人们开始大意,忘记了未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一旦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之前运转良好的系统就会瞬间崩塌,损失之惨重,甚至远远超过系统带来的益处。
针对无处无时不在的脆弱和无法预知的变化,塔勒布教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反脆弱。
为什么叫反脆弱?塔勒布教授发现,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不过,因为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脆弱的对立面。所以,姑且叫它反脆弱性。
那么,什么是反脆弱?
塔勒布教授认为,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为三类:脆弱类、强韧类和反脆弱类。
脆弱的事物喜欢平静的环境,反脆弱的事物在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简单来说,变化或不确定性会摧毁脆弱类事物,却会使反脆弱类获益,但不会对强韧类产生影响。
那么,如何区分脆弱类与反脆弱类?很简单,从随机事件或者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脆弱性可以被表述为: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且这些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比如,客厅里的玻璃相框、花瓶、茶具、橱柜里的手办,等等。
如果你给它们贴上脆弱的标签,那么你一定希望它们能处于一个平静、有序和可预测的环境中。亲戚家的熊孩子,一次手滑,或者一场地震,就有可能破坏这一切。
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用一根马鬃吊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平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杀死达摩克利斯;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加强大。
简单来说,反脆弱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反脆弱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未知的事情,解决我们不了解的问题。
然而,反脆弱性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了,挫折、困扰甚至苦难,事实上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你必须成为凤凰,或者是九头蛇怪,否则达摩克利斯之剑便会当头落下。
2
越稳定的越脆弱
这个世界,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然而由于人类天性中的喜欢安全感和确定性,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稳定,即使这个稳定只是大脑自我营造的假象。正因为这样,人们都喜欢稳定的工作。
然而,运用反脆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在书中,塔勒布教授举了一个例子。
约翰和乔治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出生于塞浦路斯,目前都住在伦敦。哥哥约翰在一家世界 500 强银行的人事部门工作了 25 年,负责全球员工的调动和外派;弟弟乔治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约翰拥有一份完全可预测的收入,享有各种福利和 4 个星期的带薪年假。每个月,约翰都要存 3082 英镑到银行,一部分是为了还房贷,一部分是为了支付账单,剩下的一小部分作为积蓄。每个周六,约翰总会早早起床,感觉生活很美好。
后来,金融危机爆发,约翰被裁员,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乔治与他的哥哥住在同一条街上,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乔治的收入变化很大,运气好的日子,能赚几百英镑,运气不好则要赔钱。但是,从总体来看,他的收入和哥哥的几乎一样。
由于收入的起伏很大,乔治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哥哥稳定,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乔治的工作其实更稳定一些。
这就是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技术人员,比如说出租车司机、木匠、水管工、裁缝和牙医,他们的收入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他们的职业对于突发事件和风险, 有着强韧的抵御能力。
这与公司雇员不一样,后者一般不承受波动性, 因而如果失业,他们只会大感意外。雇员的风险是隐性的。
事实上,表面看上去很稳定的事物,其实很脆弱;而给人以脆弱假象的其实却很强大,甚至具有反脆弱性。
好些年前,一位好友面临职业选择,最终在公务员和企业中,他选择了后者。放弃人们看来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实在有点让人费解。他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公务员工作如果真的低投入高回报,那显然不合理,因为这种分配方式不稳定。
不稳定的事物注定承受压力,现在是体制扛着压力,但未来体制肯定会为了适应压力而进行改革。而当大的变化发生的时候,体制中的个体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很难快速应对。
第二,公务员明面的收入很一般,灰色收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职业上升通道十分狭窄。这份工作的明确优势只有退休金高一些。
然而,从工作到退休至少还有 35 年,如此长的时间里变数太多。如果留在体制内,像是一场没有把握的赌博。
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公司,事业风生水起。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和逻辑。
3
如何获得反脆弱性?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也是如此,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加持。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反脆弱性呢?
一、保持压力源
复杂系统在被剥夺压力源的情况下会被削弱,甚至被扼杀。塔勒布借用米特拉达梯的故事来说明压力源的作用。
传说,国王米特拉达梯四世在其父被暗杀后被迫东躲西藏,其间由于持续用药而摄入了尚不致命的有毒物质,随着剂量逐渐加大,竟练成了百毒不侵之身。
强韧化的道路常始于一点点的伤害。为了获得压力源,你要多行动,不要老是宅在家里,要多出去看看,探索世界,才能遇见一些新奇的事物,感受不确定性。
此外,要多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多学习、钻研新的事物,保持一定的压力。
二、欢迎脆弱,拥抱变化
塔勒布强调,我们要拥抱变化。当你脆弱的时候,你往往倾向于墨守成规,尽量减少变化。因为变化往往弊大于利。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具有反脆弱性。
有一句拉丁谚语:“艺术家成长于饥饿之中。”如今,现代人却仍试图依赖舒适、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进行创新。
罗马政治家老加图,将安逸视为通向堕落的道路。他不喜欢所有轻易就能获得的东西,因为他担心这样会削弱意志,走向堕落。
三、从错误中学习
塔勒布认为,失败和成功都在向你传递信息。
我们在网购某样东西,我们往往倾向于去看好评以支持自己的行动,而忽视掉了差评,或者认为它们不重要。我们也不喜欢失败,却忘记失败可以带来经验、反思,是成功前的练习。
错误,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一种宝贵的经验。有时候,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机会。换个念头去面对错误,可能是另一个更圆满的成果。
四、杠铃策略
《反脆弱》不仅讲明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确实存在的,并且给出了应对之道,也就是杠铃策略。即采用处在两个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事物,不走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
比如,在读书的时候,可以看无用的娱乐杂志,也可以看复杂的书或者经典著作,但不看平庸的书。
在生活上,可以做一些疯狂的小事,但是在重要决策上保持理智。
可以和出租车司机、园丁交流,也可以和优秀的学者交流,但不要和庸庸碌碌的人交流。
对于讨厌的人,要么随他去,要么彻底击垮他。
也就是说,永远都要有变化和不确定性,不要一直维持紧绷状态,这样会崩断,也不要一直过于安逸,这样会堕落。
五、保持好奇心
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自己尝一尝。好奇心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就像上瘾症一样,你越是满足它,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当你越是深入地研究某事,就越是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此事。借用威尼斯的一句谚语就是:“越是深入海底,海就越深。”
六、永远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有人说,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成绩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要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这样你才能成长得越快,提升自己的反脆弱性。
我们应该感谢脆弱。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就人类来说,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为强壮。比如,如果定期给骨骼施以一定的压力,不但不会损伤骨骼,反而有益于骨密度的上升。这一机制在医学上被命名为沃尔夫定律。
所以,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就如同有本书的书名——《感谢折磨你的人》。
• end •
*刘Sir:个人发展学会会长,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创业做公司。《思维的精进》图书作者,《超级思维》节目主讲人。从事内容行业十余年,打造并成就过众多知名内容IP。先后带领团队策划出版过超级畅销书。
(来源:《思维的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