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力资源体系正在重构 复合型人才高度稀缺
发布时间:2017-11-15 报送来源: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

数据显示,上海金融市场年度交易总额已超过1300万亿元,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来自上海。而与金融业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金融人才市场的繁荣。“未来三到五年内,上海金融人才市场持续向好。”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经理助理齐劼人日前在上海2017第四届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峰会上如是表示。他指出,上海正处于至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冲刺阶段,对金融人才的强需求会持续较长时间。

招聘是永恒的挑战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驱动。德邦证券副总裁吴清梅认为,对于任何组织来说,人才招聘都是最重要的人力活动,找对人,所有问题能迎刃而解;而招错人,会影响整个团队的产出。

以招聘环节为例,大都会人寿战略招聘总监陈勇介绍,首先,招聘渠道并不是越多越好,还是要看整体层次以及是否符合招聘需求、职位需要。第二,招聘要以候选人为中心,要让候选人有更好的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让他们和公司甚至是招聘人员建立联系。第三,为了实现以候选人为中心的人才招聘,要使用招聘流程管理系统,用技术提升候选人的体验,使招聘效率更高、效果更强。使用过程中,要把招聘广告和结果相挂钩,让产出能够被直观衡量。

对此,爱建信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陈抗非认为,对于金融业来说,人才是所有资产的根基。如何招募和吸引人才是个经典的话题,也是个创新的话题,人才大战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人才全球化的今天,HR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人力资源体系将重构

据了解,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将把大数据视为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和契机,并逐渐应用到招聘、绩效、人才盘点、行业分析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广,很多金融岗位已经不再需要员工了。”齐劼人说,以银行业为例,目前60%-80%的业务包括现金业务和非现金业务,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线上App、PC端来完成,银行线下网点停止扩张乃至收缩是大势所趋。投资行业也是如此,随着智能投顾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操盘手、理财师等职业会被重塑。

“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金融行业各业态发展迅猛,一方面,行业创新无限,锐意进取,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规范不足、乱象丛生。从行业诞生之初即赋予的组织创新色彩,走向更为激烈的突破与颠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迭代速度催生了组织不断打破边界。”在招商信诺人寿保险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陈可看来,跨界时代,金融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高度稀缺,使得雇主理念更加多元化。此外,人才储备不足导致的无序竞争,也促使格式化的人才标准走向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画像。

新新贷副总裁屈辉说,传统的招聘从发布、甄选人员,到最后录用,围绕的都是人,讲究时效性、标准化;而现在的招聘对精准度要求更高,关键是转正之后的留存率。要注重过程管控,因材施教,标准为上。

屈辉进一步介绍,在进行数据化管控过程中,可从招聘进度、招聘过程、招聘话术、招聘效果四个方向考量。“所谓的数据在招聘运营管理中的可视化运用,不仅有数字,还有数据流、轨迹、报表,以及分析结果可供展现;在整体数据方面,必须进行逻辑的设限,运用公式让数据源精准,才能打造出适合企业每个岗位的招聘画像。”

众安保险人力资源总监王振宇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金融业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每家企业对于优秀跨界人才的渴求。企业应该迅速建起护城河,留住优秀员工,同时为业务发展快速寻找和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