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至今,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已经整整四年了。
四年来,上海自贸区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了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四年来,众多属于“上海第一”、“中国第一”的改革举措在自贸区生根发芽,最终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这些“第一”案例,展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四年来的改革历程,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牢记中央嘱托,服务国家战略,在国家试验田里精心耕作,精心管护的生动写照。
为此,我们委托解放日报、上海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历时三个多月,走访了数十家企业和单位,制作了自贸区制度创新“第一”系列专题报道,并于近日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人才政策不断创新 筑巢引凤多方受益
今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系列,我们聚焦 全国第一个外籍应届本科生留沪工作居留许可。
筑巢引凤,揽天下英才,自2015年起,自贸试验区/出入境人才新政打出"组合拳",为外国留学生开启了一扇机会之窗。
2017年5月8号,来自美国的泰勒,成为上海纽约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
6月,泰勒拿到了全国首张"本科学历外国留学生工作许可证",留在了他喜欢的上海。
泰勒 保罗 罗瑞克
上海纽约大学首届本科生: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爱上海,我爱中国 。
泰勒现在已经是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事务部的一名老师。4年大学,为他在上海的工作作了很扎实的一段铺垫,他习惯上海的节奏,习惯说中文 ,也习惯这里的食物 。
泰勒 保罗 罗瑞克:
上海对我来说像家一样,我并不打算离开这儿。工作许可证对我来说是得到这份工作的关键,有了它,我才能合法地在上海纽约大学或者上海其他地方工作。
2015年底开始,上海的人才政策不断突破,从“人才20条”到“人才30条”。上海高校外籍留学生可以直接在'双自'地区就业的条件,从硕士以上学历放宽到了本科学历,不再需要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就业门槛。在外国留学生专场招聘会上,许多像泰勒一样的年轻人,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
企业 "多元化"的用人战略,也从中受益。
邢虹艳
耐克森(中国)线缆有限公司 人事经理:
如果政策没有出来之前 ,对于国际留学生我们是没办法使用的,自贸区的政策确实给企业带来很大帮助 。
自贸试验区公安分局出入境办证大厅,也随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简化办事流程。
王平
上海市公安局自贸区分局 出入境管理支队支队长:
从办证的时间来说,集约高效,从人才引进境外到境内全流程来说 (时间)缩短了一半。
(来源: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