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召开。
上海市市长应勇会见了出席峰会的中外专家,听取他们对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周波表示,近期国家正在建设人工智能类脑中心,其南方中心将设在上海,下一步上海还将组建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等。
从技术到产业,上海已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
争取AI类脑南方中心

“人工智能”在中文里是舶来品,其更常见的称呼“AI”来自于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并展开相关科技研究,距今已有61年。
今年7月,我国首部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将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将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峰会现场,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在致辞中表示,按照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部署,上海提出了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目前上海已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围绕应用驱动、产业协同、科技引领、生态培育等方面构建融合发展格局。他透露,近期国家正在建设人工智能类脑中心,其南方中心将设在上海,并承担60%左右的研究工作。
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卢希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起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计划,将聚焦人工智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产品高端化,同时在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完善的智能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的三大优势

上海市市长应勇在会见出席峰会的中外专家时候表示,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既有经济、科技和人才等综合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和不足。我们将努力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既要加大对基础研究、技术革新等方面投入,力争产生更多科技成果,进一步增强“钱”变“纸”的能力;同时,更要增强“纸”变“钱”的能力,着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规模产业。希望各位专家与上海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上海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认为,上海发展人工智能具有三方面优势,首先就是丰富的大数据资源。目前,上海已建成覆盖2400万常住人口、200多万家企业及涵盖全市域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同时,全市医联数据共享系统拥有250亿条数据,交通数据流量每日新增30GB,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日均数据交易量达3000万条。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在经济、金融、医疗、教育和政府管理等方面产生的规模庞大的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后,能使超大规模数据训练、复杂深层模式训练等成为可能,这也是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其次,上海具备良好的智慧应用基础优势。会上专家介绍,上海目前正着力建设千兆宽带接入网和覆盖全城的窄带物联网,依托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政务”等,将构建起丰富的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
此外,上海具有扎实的产学研基础和人才优势。上海在语音语义识别、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等领域,已构建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应用等产学研一体的创新链。上海专利影响力居全国前列,全国近1/3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已集聚在上海。
(来源:科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