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仿佛已经成了潮流的今天,每个创业者或是向往创业的爱好者都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创业?本文由连续创业者、YC合伙人Michael Seibel所写,他从其自身求学和创业的经历发出思考并提出疑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创业?创业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恐怕是许多想创业的人经常扪心自问的问题。
同时,他们也会考虑以下一些事实:
1.绝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并不成功;
2.对于技术人才来说,找一份高薪的工作非常容易;
3.企业巨头需要人才来解决一些经常发生的、非常困难的问题。
我对于是否应该创业的答复很简单:
有一类人,他们的工作处于高精尖水平,以至于自身没有可以参照和效仿的路径,所以成功几率很低,需要为自己的失败负责(而大公司里的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个人为失败负责)。
以下是我从自身经历学到的:
高中
从我6年级到公立高中毕业,学生通常在低年级就被分为英才班或普通班。英才班的孩子有更好的老师,能让他们对学业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拿到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尽管天资聪颖,却不足以上英才班,所以一直待在普通班。当我上8年级的时候,突然明白了分班一旦固定,要从普通班转到英才班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怒不可遏,同时激励自己,一定要去更好的班级。我成了普通班里最勤奋聪明的学生,并且积极参加所有英才班主导的活动和社团(模联等等),父母则出面说服老师将我推荐到更好的班级。我成功了,但我没有就此止步。我意识到自己能比那些所谓优秀的学生做得更好。当每个人都在寻求音乐上的造诣时,我已经是一名运动员了。当他们心不在焉地为社区干活儿时,我加入了救援小队,学习驾驶救护车,并且整个暑假都在市政中心做志愿者。高中结束时,我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我成绩名列前茅,提前修了很多大学课程,除了哈佛外,我申请的每个学校都给了我录取通知书,我最后决定去了耶鲁。
大学
接着我被耶鲁劝退了。事情是这样的,耶鲁大学的人文气息过于浓厚,以至于有些虚无缥缈,让主修政治科学的我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大二以后,我失去了对所有课程的兴趣,再也没去上课,成绩自然掉下来了。我并不打算从事学术,所以我感觉耶鲁正在慢慢放弃我。终于,我的成绩掉了悬崖,学校将我劝退,我当然也很生气。一意识到我的高中同学、甚至我的某些亲戚会认为我根本不可能顺利从大学毕业,我的奋斗的动力马上就来了。我投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课程的助教工作中,最终重回校园,取得好成绩,并且结识了一些非常棒的朋友(包括Justin Kan),并且在2005年毕业。
直播
创业从来都不在我的人生规划中。但纵观我的经历,我都喜欢先落后再追赶的模式,创业也是如此。99%的创业公司都失败了,这让我更有动力去尝试,去构思足够振奋人心的想法。我们从在线电视节目起步,从创办Justin.tv起到创办twitch,我们都不被看好。YC在2007年资助了我们,但那时YC并没有像今天一样名声远扬,所以其他的投资者选择忽略我们。在向天使投资人展示后,我们一共只融到了18万美元。在创业过程中,不管我们多么努力,都很难吸引更高等级的风险投资,或是招聘到最优秀的工程师,大部分时候都只能勉强度日。那时,视频内容创业因难以盈利而饱受投资人白眼。创业5年以来,有5次最危急的情况,公司险些垮掉。一次是银行账户里的钱凑起来不够一笔巨大支出,一次是我们急需Justin 和Emmett给我们贷款,一次是我们在不到2个月内花光了100万美元。所有这些逆境都是我们至今保持狼心的原因,公司没有破产,我们不离不弃,就这样经过了8年创业,我们成功了。
所以对于任何对科技行业感兴趣的人来说(尤其是在大公司工作过,或者想去大公司工作的),你应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能适应他人的冷嘲热讽吗以及长期不“成功”吗?
2.我会去主动寻找他人避而远之的挑战吗?
3.当我必须独自肩负起公司成败的责任时,我能越战越勇吗??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的话,那么创业可能适合你。大公司里的一票工作都不会带给你这些体验。对大多说人来说,在大公司的高级职位上待得越久,挣得越多,个人花销越大,那么他们接受创业挑战的几率就越低,即使他们一心想要创业也是如此。
我不敢保证在科技领域创业能让你大赚一笔(亏的几率倒是很高),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创业绝对是最具挑战的事业之一。它会将你逼到极限,强迫你快速学习,时而让你见识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本文由浦东国际人才城和微信号“硅发布”达成版权协议后经“硅发布”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账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