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多融资会损害到创业公司
发布时间:2017-08-14 报送来源:上海国际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越来越多创业者意识到过早和过多的融资对公司其实并非好事,但是仍然有很多创业者容易走入过多融资的误区,认为大量融资会加速发展,殊不知也极有可能会加速自己公司的死亡。本文作者是Upfront Ventures的联合创始人Mark Suster,他也曾是多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过多的融资为何会伤害到创业公司的,各位创业小伙伴共勉~以下是我们的翻译,enjoy。

创始人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应该融多少钱?”

创始人会很本能地希望筹集尽可能多的钱,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竞争机会,并且为进行下一次痛苦的融资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你每次融资时,都有可能感受到字面意义或者是象征意义上的挫败感。

我理解这种希望筹集更多资金的本能,我有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人经验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第一个公司A轮融资时,融了1650万美元,而第二个公司A轮融资时只融了50万美元。

每个星期我都会和创业公司的人讨论“到底该融多少钱”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吧:

01不管你是融到150万美元还是400万美元,你都会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消耗掉。

不言而喻,如果有更多的资金的话,你就可以更快地雇到人,不管是外部承包商,公关公司,筹备活动,法律工作(商标,专利)或者其他项目,都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资金了。在你有足够的市场反馈做保障之前,就能构建出功能或扩展到平台。

昨天和朋友Justin Kan在Snapchat上聊天时,他提醒了我:“不管你在公司融了多少资金,一至两年都会被全部花光”。

而我个人认为一年至一年半融到的资金就会被全部花光。人就是这样,有钱就花。然而花太多钱是要承担后果的。

我总是喜欢这样评论融资:“当服务员端着开胃小菜路过你时,你就拿两份,一份放在口袋里晚点再吃。但千万别把整盘吃的都拿走。”我这个比喻是想说:现在的市场融资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你可以稍微多筹一点,但你应该自己做一个预算,保证一年半之后你还能有30%的剩余。

但是Justin说得对,人们永远做不到这样。

02融资的多少决定了你的估值。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疯狂,但在公司的最初阶段,公司的估值高低就是由融资多少决定的。投资人投资你公司所希望得到的所有权是有一个一般准则的,为15–30%,早期每轮为20–25%。

500万美元很有诱惑,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你能只让出20%的话,你的交易前估值就为2000万美元;如果你的投资人要求25%,你的交易前估值就为1500万美元。

1500万到2000万美元的估值听上去比800万美元的估值好多了,不是吗?如果有人认为800万美元的估值更好的话,可能就会有人说他愚蠢,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对于刚创业的人来说,如果你按800万美元的交易前估值来集资的话,你很有可能会筹集到200万至3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和融资500万美元相比,融资200万至300万美元要简单得多,所以你的命中率更高。

03融的轮越大,价格就越高,下一步也就越难。

我更想讨论的是当你资金耗尽而又急需资金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过度融资会带很多弊端。如果之前你以2000万美元的市场估值融资500万美元感觉很不错的话,现在你可能就会觉得那是勒在你脖子上的绞绳,因为融资800万—1000万美元的话,4000万—5000万美元的交易前估值前提比2000万美元的交易前估值的前提下融资更困难。

为什么?

因为投资者们希望获得他们投入资本至少10倍的回报,早期投资者的期望值甚至更高。数据显示,投资人获得1亿-2亿美元的回报比较容易,获得4亿-5亿则相对困难,所以低承诺更容易实现。

如果你以“5/20”模式融资,并且不再进行下一轮估值,那你就完蛋了,因为风投人不喜欢对没有前景的公司做投资。在你和VC早期的关系中,他们很腐败,如果有需要的话,管理团队会接受他们,但他们到最后都失去了动力,在这个充满冒险的世界里,新的机遇无处不在——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去投资一家存在问题的公司?

04约束可以激发创造力。

当然,当你是创始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有这种体会,但约束的确可以激发创造力,公司的每个人都必须承担更多而非领导别人工作。如果公司每个人都做事的话,公司可以在短期内就获得发展,因为你知道在融资过程中亮点是关键。

重要的是,有限的资源可以促使你更慎重地决定开发什么舍弃什么;促使你慎重地做出雇佣决定;促使你尽全力来协商你的办公室租金以节约资本;近年来市场上工资膨胀,有限的资源能促使你给出合理的薪酬。

我喜欢这样描述:“让你的脚一直靠近火堆”,这是一个时刻提醒自己不断进步的惯用方式。

我认为衡量早期公司能力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1)能在短期内雇佣到特别出色的人才而又不花过多的冤枉钱。

2)快速且频繁出货的能力(包括测试代码和内部芯片)。

收益更高,风险更小。

05一些人可以跳过一垒。

我的朋友Greg Bettinelli用运动打过一个比方:“跳过一垒”,我也很赞同。一些企业在前期就有很好的业绩历史,所以基于他们之前的经验,他们在A轮可以筹集到500万-1000万美元。

我很赞同“跳过一垒”这个比喻,因为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他们的实力的确可以让他们直接从二垒开始。

可能一些人在一个行业工作了很久,多年之后他们想要重新回到那个行业,所以从第一天起,他们就清楚自己想要开发什么、怎样才能成功以及什么行为会导致失败。

二垒企业家一般都认识很多才华横溢的科技人才和其他主管,并且这些人都很乐意回来继续为他们工作,所以团队整合非常迅速,而且影响力很大。

二垒企业家都有很好的信用,基于他们之前的业绩和/或合资关系,他们能够轻松融到后续资金,所以在后续一轮中很容易就扫除了估值障碍。

当我们想到二垒企业家时,我们考虑的是他们无需20家VC就能进入市场,在市场公开所有的计划,因为我们都知道消息传得很快,而我们考虑的是快速带动一个相对高级的团队。

通常而言,二垒企业家是不会放过那些安全但较小的利益。他们已经赚到一点钱、取得了一些成功,他们希望做大或者是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尝试下。

每30-35个投资中,我们会投资5-6个二垒企业家,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相信资本约束能给投资人和创办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06做出明智的选择。

集资多少的顾虑主要是来自于你跟谁集资的问题。

一些基金主要是关注第一张支票,而不是那些无法吸引后续融资的大额交易。这些基金持有一个观点:“让市场说话”,所以如果他们不支持你的话,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了。一些大的基金就是这样运作的,我从其中看到了一些优点。

一些其他基金认为不管是一次成功的投资还是与市场相背离的投资,他们都能有所收获。这类公司可能是看中你的后续融资,想借此机会“收购所有权”。

大多数公司处于两者之间。了解合伙人的风格能够在你快耗尽资金但还没做好下一轮融资准备时提示你应该怎么做。重要的是,在每个公司里,不同的合伙人风格各异,且在各自公司完成交易的街头信誉也不一样,而外部市场还不具备验证这些事物的能力。

了解公司和合伙人的风格及声誉可以指导你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一个公司因支持发展长久的创始公司而出名的话,那你一开始集资时可能会愿意少筹一点。

即便是合作关系非常牢固,“让你的脚一直靠近火堆”的心态依然有用。如果你能在市场上进行下一轮融资的话,你的状况就会很不错,因为它会产生价格压力,可以帮助你从内部获得一个公平的估值。如果你没有外部利益,你还是可以完成一个内部轮,只不过价格可能比你原本可以拥有的更低。所以即便你没有一个支持你的内部投资人,只要你始终对自己施加压力,就会在投资人需求和创办人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

总结

从来没有正确答案的说法,不过是不断权衡罢了。大多数人的心态认为“融资越多意味着发展越快、融资越快”。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而人们往往在一年半后耗光所有资金,需要再次融资时才会意识到这个错误。

融资并不是件有趣的事,但却很重要。它是一个检验你构思合理性的市场、一个衡量你自上一次融资到现在所取得的进步的市场。市场总是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激励机制。“让脚靠近火堆”可能很痛苦,但也能提供灵感和创造力。

虽然大量融资能让你当下的发展更加容易,但只有保持一个较低的估值才能保证你未来的发展更加容易。所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好好权衡其中的利弊。

end-

*本文由上海国际人才网和微信号“硅发布”达成版权协议后经“硅发布”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账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