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全球技术转移网络重要枢纽
发布时间:2017-06-23 报送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简称《行动方案》)日前正式发布。这是自上海此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意见》和《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后出台的第三部行动方案,此举使得上海成果转化的“三部曲”与北京先后出台的成果转化“三部曲”遥相辉映。近日,市科委、市教委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抓住重点补成果转化“短板”

成果转化难是一个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面对难题如何转化?自2015年底以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突破成果转化机制障碍;市科委会同相关委办局到高校、院所、企业和服务机构开展调研,并连续2年试点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在调研实践中梳理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短板”,包括企业创新能力薄弱,高校、院所科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从制度层面基本解决了“三权下放”等成果转化动力问题,《行动方案》则从实际问题入手,重点解决成果转化“怎么做”的问题。该《行动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素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营造两条主线共4项重点任务和15项子任务,涉及23个委办局合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系统培养技术转移“金黄牛”

如果说中介是“黄牛”,那么技术中介就是不折不扣的“金黄牛”。“想成为一名‘金黄牛’可不容易,门槛相当高:需要理工科博士毕业,本行业3年工作经验;并且学习过专利法,懂知识产权,更需要能把技术卖出去的高情商。”市科委创新处处长陈宏凯坦言,国外优秀技术转移人才的收入远高于一般科技人员,但我们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很紧缺。据透露,上海正在筹建技术转移学院,系统地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人才。

根据《行动方案》,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或委托独立的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并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市场导向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聘用一批具有法律基础、专利管理能力且风险投资及国际商务方面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陈宏凯表示,政府鼓励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激励机制,探索技术经纪人梯度化培养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市教委科技处副处长龚晋介绍说,目前上海已经有19所高校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者类似机构。

建国内成果转化示范高地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0年,上海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化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投入渠道日益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环境更加优化,上海科技成果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建设成为全球技术转移网络的重要枢纽。

形成国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高地。建成1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形成若干个聚焦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功能集聚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转移机制,实现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开放共享,跨区域、跨行业流动。

打造国际国内科技服务机构和人才的汇聚中心。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蓬勃发展,新增10个以上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市级技术转移服务示范机构;建设一批专业化、国际化,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众创空间;涌现一批熟悉国际技术转移业务规则的专业化、复合型、高度活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队伍。

建设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技术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专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本日益活跃,相关科技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技术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科技成果国际国内辐射力显著增强。

(作者:戴丽昕)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