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优秀企业走出去 松江科创建设牵手德国工业4.0
发布时间:2017-05-24 报送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5月24日下午,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周波会见以德国议会经济与能源委员会主席彼得·拉姆绍尔、前德国联邦财政部部长皮尔·斯特因布鲁克、西奥·魏格尔、德国机械制造协会荣誉主席迈克尔·罗格斯基为首的德国先进工业和经济贸易代表团一行,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以及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区长秦健等参加会见。此后,德国代表团来到松江,参观了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规划展示馆和在建设中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双方聚焦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将在“先进企业引进来”“优秀企业走出去”和“专题型产业基金”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对接融合。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区长秦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东、区政协主席邵林初、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宇剑、副区长龙婉丽、陈小锋等出席相关活动。

松江与德国的双向投资正日益频繁。据上海市商务委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批准6个对德国投资项目,其中2个来自松江的项目,投资额占全市对德投资总额的57.3%。

把德国先进企业引进来

松江是德资企业青睐的地区之一。区经委统计数据显示,松江现有包括采埃孚、库卡机器人、蒂森克虏伯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德资企业122家。他们不仅将工厂设在松江,近年来还纷纷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

去年12月,由区委书记程向民率领的松江区经贸代表团对德国进行了专题项目考察和协调推进工作。今年以来,德资企业在松投资进一步增加,不断助力松江经济向纵深发展。1-4月,松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8%,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9.2%。

在松德资企业中,采埃孚是最早将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松江的企业。采埃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迁址上海松江高科技园区后,设立了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正式成为亚太地区总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总投资2.6亿元的二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将采埃孚亚太地区的规模扩大到5.4万平方米。

据悉,通过此轮新增投资,今后采埃孚的工程师们可以在当地使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传动和底盘系统技术的应用开发,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HMI-人机界面)领域产品组合的全面测试设备等。

机器人产业如今在松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源自德国库卡集团的库卡柔性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和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成为了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今年3月16日,库卡柔性系统新厂房项目正式开工,项目今年底竣工后,办公面积和厂房面积将分别增加2倍和3倍。而主营生产销售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及其焊接装置设备的库卡机器人制造公司,计划在2016~2020年期间,逐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在未来5年内,持续追加投资1亿元,实现目标产能2万台的目标。

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德国企业的代表,全套引进蒂森克虏伯德国工厂的先进电梯技术和制造工艺,年生产能力达2万台各型电梯及2万台电梯配套部件。

助优秀松江企业走出去

不仅要把德国的先进企业引进来,还要鼓励更多的松江优秀企业走出去。在市商务委今年一季度批准的6个对德投资项目中,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德国投资新设的两个项目特别抢眼。

其中,创业板上市企业海顺新材在德国设立海顺欧洲有限责任公司,专营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等的销售。据悉,海顺新材公司是中国冷冲压成型铝的第一品牌,此前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并出口到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3D打印技术应用的企业之一,联泰科技目前拥有国内SLA技术最大份额的工业领域客户群,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拟在德国设立公司,从事三维打印设备、激光快速成型机等的国际贸易。

根据区政府与德国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联合工作组,推进“先进企业引进来”和“优秀企业走出去”,进一步促进松江与德国的双向投资,同时计划深入探讨创新型的合作模式,如成立以进一步深化促进松江整体产业升级为目的的产业基金等方式。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G60科创走廊将是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缩影,也是“德国工业4.0”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双方在发展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有更多的德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松江,以G60科创走廊为纽带,共享科创发展的历史机遇。”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