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普陀茁壮成长
发布时间:2017-03-22

“我负责雨露阳光,你负责茁壮成长!”在海纳百创全年活动发布季上,市、区领导共同点亮“创业之树”,这也是普陀区在推进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中坚持的核心理念。两年来,普陀区集众智、汇众力,聚四大要素,精心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者们提供阳光、土壤、水分、空气,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普陀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两年中,普陀区共帮助1186名劳动者成功创业,其中35岁以下青年创业者658名,带动就业5835人;建成7家区级创业指导站,实现全区大中专院校毕业学年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基本全覆盖;开展创业培训8430人次、创业见习1205人次;共为23000余人次创业者提供各类创业咨询指导服务。创建新一轮创业型城区的合力已经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成效初步显现。

  阳光:聚集政策合力,普照创新创业热土

  克服区内大国企、大商业、大产业不足的实际,普陀区各成员单位加强联动、整合资源、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区域创业扶持工作。横向发挥武宁路沿线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加强与区内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动;纵向发挥社区作为开展创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作用,在全区范围开展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并且鼓励各街镇建立扶持创业“一街一镇一品”新举措,夯实社区在创业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创业企业碰到的资金、场地、用工等瓶颈问题,全区坚持需求导向,先后出台区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行动指南、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激励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众创空间孵化等区域政策扶持链。

  在扶持初创企业方面,坚持政策创新,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出创业带动就业、小额贷款全额贴息、青年创业扶持、区级园区场地扶持等政策,并率先打破户籍限制,政策重点向35岁以下青年聚焦。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率先试点科技服务券,通过政府资助,对创业团队、园区和众创空间提供专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推出“人力资源服务包”,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帮助小微初创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土壤:提升平台能级,孵化创新创业梦想

  在推进创建中,普陀区打造“一带两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一带”即曹杨路创业孵化集聚带,“两平台”即完善“上海创业汇”和“普陀就业源”就业创业公共服务E平台、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就业—创业—培训”三联动。2016年完成“创业汇”园区的开园,实现了“创业汇”品牌线上线下创业孵化产业链的初步成型。“创业汇”园区以“政府扶持+市场运营”为模式,以“创业孵化、就业服务、能力培训、人才培育”为特色功能,园区的建成推进了载体建设、服务融合、孵化接力,切实形成了曹杨路每300米就有一个创业园区的创业孵化集聚效应。

  孵化基地作为“互联网+”时代创业服务机构和新型孵化器的代表,是加速推动创新创业,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创建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工作中,普陀区以购买创业孵化成果为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化运作的产业园区提供免费或低租金的孵化场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扶持服务,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创业孵化基地进行评价。

  目前,全区共有6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0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1家区级众创空间,形成了“区级众创空间—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孵化平台晋级制度,初步完善了创业孵化的平台结构。

  水分:加强资金引导,注入创业创新活力

  在推进创建中,普陀区将资金投入、加强创业培训等作为提升创新创业活力的润滑剂。重点依托区职教联盟及中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在职业院校建立区级创业指导站,扎实推进创业教育及各项创业服务走进校区,点燃青年“想创业”的梦想;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创业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创业孵化基地内为见习学员提供“见习+孵化”相结合的创业见习实践服务,提升青年的创业实战能力。

  在区财政资金中,逐步扩大创业扶持专项扶持资金的投入,为近19000家小微初创企业提供各类创业补贴;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拨改投”等方式,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对提升创新创业的杠杆效应。

  空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为了营造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让“双创”活力竞相迸发,普陀区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创业主题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创业氛围。

  与市人社局合作,联合承办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类全国半决赛、决赛,举办海纳百创2016创业服务季发布仪式暨第三届上海创业计划大赛启动等活动;连续三届组织“创业星”选拔计划,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周、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公益伙伴日、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创客大巴普陀专线等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充分运用“创业汇”自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第一时间发布区内各类创业信息。

  据统计,共开展各类创业主题活动120余次,涌现了张旭豪、徐仁彬、徐江海、姜雪峰等一大批创业典型,“饿了么”、帝联科技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