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资产证券化领域权威论坛“2017陆家嘴资产证券化论坛”24日在陆家嘴金融城举办。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从基础资产到机构资金、从发行认购到交易流转、从中介机构到人才配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已在陆家嘴基本形成。
市场存量规模突破万亿元
资产证券化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
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既能盘活存量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又能优化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银、证、保等各类金融机构都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截至2016年末,市场存量规模突破万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项目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均实现突破。
“结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制度创新,上海金融业可依托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率先探索资产证券化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努力成为资产证券化领域理论创新和合规运营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表示,“同时,上海金融业还亟需涌现一批资产证券化领域高水平研究平台,及时总结、提炼、升华、传播相关业务知识和创新案例,针对如何适应影响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的宏观政策、人才信用、法律、税收等外部环境开展系统化研究,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陆家嘴探索资产证券化有先天优势
作为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陆家嘴在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实践方面无疑具有先天优势,这主要体现在资产端、资金端以及配套的中介服务等方面。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过志英介绍,“十三五”期间在资产端方面,市级层面和新区层面将分别推出一系列PPP项目,质量高、体量大;陆家嘴区域集聚了诸多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这些机构拥有稳定收益的应收账款,都是潜在的资产证券化标的;陆家嘴区域有3.6万多家企业,企业集团以及总部类机构占比较高,这些企业资产证券化需求较大;其他省市的优势企业也在陆家嘴设立了负责投融资等业务的分支机构,抓住了分支机构相当于抓住了这些企业。
在资金端方面,陆家嘴已集聚了交通银行、汇丰银行等20家商业银行总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85家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100多家其他省市银行的投行、资管业务的运营团队;50多家信托公司有业务机构在陆家嘴运作;大量证券公司在陆家嘴设立了负责资产证券化的投行、固收和资管团队。此外,陆家嘴还集聚了普华永道、安永等3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等。
“在陆家嘴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整个产业链已非常完善,从基础资产到机构资金,从发行认购到交易流转,同时承销、评估、评级等各类中介机构也是高度集聚,业务氛围、市场氛围和人才氛围均非常浓厚。”过志英表示,为服务好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业态发展,陆家嘴将在教育、落户、医疗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论坛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