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载“瞄准”靶心如一日——记松江区射击队教练蒋峰
发布时间:2017-02-24

    “砰、砰”,当记者来到靶场时,不少年轻的队员正在训练。“就在靶场这儿聊吧,去其他地方我放心不下孩子们。”一聊起工作和孩子们,这名曾经的战士、运动员原本坚毅的眼里却泛起了一丝柔光。2004年10月,蒋峰从市射击射箭队退役后,就一直在松江区射击队执教,这一干就是12年。如今,射击队在这些如他一样辛勤耕耘的教练们的带领下,正不断向市一线队伍和国家队输送着优秀的射击人才。

    训练队员  教研结合
   
    从一名战士到军区运动员再到教练,蒋峰深知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性。目前,区射击队共有注册运动员64名,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蒋峰介绍,射击队大部分孩子都来自松江七中,除了寒暑假外,由于平时要兼顾学业,因此他们要每天下课后才能来训练。而每天训练的时间大约只有两个多小时,因此怎么教、如何教好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蒋峰先后撰写了《论射击项目的准备工作》和《浅谈如何提高立姿项目的稳定性》等论文,并于2014年9月在《体育时空》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提高学术射击技能的思考》和《关于射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研究》两篇论文。蒋峰说:“语言在人类的交流中作用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射击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运用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射击教学中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让语言的正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他认为,语言具有激励、启发、暗示、说服和刺激五种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他言传身教,以语言鼓励学生,以动作纠正学生。
    射击是一个讲究“静”与“和”的体育运动项目,而队员们又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每当有学生觉得训练枯燥、无法精确瞄准时,蒋峰就会对他们说:“大家不用担心,其实瞄准很简单。就像打油的老翁把油倒进葫芦里却不在硬币上沾一滴油,熟能生巧。相信大家多练习几次,一定能瞄准靶心。”当队员们姿势不标准时,他又会结合研究的内容,握住他们的手,帮他们调整。

    自我提高  不曾停歇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它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蒋峰早在199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在党校参加培训培养正确的体育发展观念外,他还通过了专业的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此外,蒋峰还在2016年6月通过了英语合格考试。他深知在教学工作中,自己也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的专项技术水平。
    从2012年开始,蒋峰就在射击中心和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始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其中包括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运动员膳食和营养补充、体能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以及反兴奋剂等。通过与同行们的讨教探索和自身不断努力地学习,使他对基层训练运动员的选材、夯实基础和临场表率调控等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一名运动员转变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射击教练,他愈发得到队员们的认可。
    依靠这样的教学方法和不断的自我提高以及其他教练们的共同努力,区射击队共获得了城运会金牌2枚、学运会金牌5枚、市运会金牌10枚和青运会金牌铜牌各1枚的好成绩。同时,区射击基地也被上海市体育局授予了“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射击精英培训基地(步枪)”的称号。今年2月底,由蒋峰执教,如今已被输送至市一线射击队的运动员张奕雯就要前往印度参加射击世界杯。“看到孩子们能有如今的成绩,我真的很高兴,希望他们未来能更加出色,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