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众创的力量在这里汇集——普陀区创新创业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7-02-1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创新再一次成为了定义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创新创业,关键在人。“在普陀这片5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众创的力量在这里汇集,这正是得益于普陀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第一资源的发展观。”这是一位众创机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普陀创新创业工作时最深的感触。 

这里的“土壤”最肥沃

  作为对于国家战略的回应,在位于上海这座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城市的西北角,有一条驰名沪上的众创机构集聚带——“曹杨路创业孵化集聚带”。在从宁夏路口至武宁路口短短3公里的曹杨路段内,沿线分布着谈家28、近铁云中心、普陀科技馆、武宁科技园、曹杨创业园区、长风创业园区、五零智慧科技园、创业星工厂等大大小小10余家创业园区,这意味着平均每300米就坐落着一座创业园。这生机盎然的创业群落不仅是普陀正在建设中的“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最好证明,也越来越成为上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一张新名片。

  对于这些云集普陀的创业孵化机构来说,最让他们感到如获至宝的是“这里创新创业‘土壤’最肥沃,最能让需要的企业获得养分的滋养”的深切感受。数字为证,仅仅在过去的两年中,普陀区共出台各类扶持政策34项,投入创业扶持专项资金14.73亿元,为17909家小微初创企业提供各类创业补贴。在这份敢于投入的果决背后,是普陀上下对于创新创业事业的眼力与坚持。

  在普陀的决策者看来,任何创新创业都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在风险面前,对于企业来说,少一分不必要的支出,就会多一份明天成功的保证。”因此,全力解除创业者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创过程中,成为了扶持创新创业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的共同心愿与行动自觉——小到企业开办费用,大到科技专项扶持资金,为的就是不让创新创业“英雄汉”为“一分钱”神伤。

  据区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新一轮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中,普陀已先后制定出台创业就业补贴、科技服务券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成龙配套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了科创企业在场地、资金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进而在全区范围内带动形成了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激励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区域政策扶持链,促进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期权投资等金融资源在本区的集聚。区有关方面也正通过设立母基金,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这些政策“燃料”的注入,带动了“饿了么”、帝联科技等一批优秀创业企业来本区发展,为普陀经济的长远发展塑造了新动力。

  全面开花的创新扶持

  如果说曹杨路创业孵化集聚带还只是普陀创新创业工作全景的一角,那全区上下十个街镇正蓬勃开展的 “一街一镇一品”创新创业扶持工作则更能给人一副花团锦簇、盎然生机的全面感受。

  “宜业123”,这是宜川路街道正在打造的一个适宜青年人就业创业的新型社区品牌。在这里,“1”是指积极、有效地整合资源,构建起一张覆盖整个社区的网络,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服务团队;“2”是指开启就业与创业的双引擎,有效利用起街道已经建立的就业及创业见习基地,开展各项就业及创业的主题活动;“3”是指完善“区、街道、居委”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通过“四种做法”及“五项制度”进一步优化“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方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让创新创业“宜”川为首。

  石泉路街道则正在擦亮“创享会&六合院”的创业品牌,形成自己的创新创业特色。“创享会&六合院”以成功创业在石泉、成功就业在石泉为宗旨,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缓解各方“急、难、愁、盼”的问题,为社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创享会+六合院”,以双向孵化,就创联动为工作着力点,既给求职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及就业机会,又为社区内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

  长征镇的“助业直通车”正力图打造和谐发展的助业生态圈。 “创业直通车”与长征镇各园区、创业者协会合作共同帮助青年创业者成功创业;“享业在长征”推荐社区青年到附近园区企业见习、求职,实现家门口就业;“兴业在长征”以园区发展需求为导向,联合各部门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帮助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长寿、曹杨、长风、甘泉、真如、万里、桃浦等街镇也同时发力,为普陀明天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众创氛围越来越浓

  随着创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一个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区职教联盟以及中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区校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校园创新教育体系已然形成。在职业院校中建立的区级创业指导站,扎实推进了创业教育及各项创业服务走进校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创业教育也逐渐融入教学体系,实现了全区大中专院校毕业学年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基本全覆盖,受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

  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需求,本区还为创业者们个性化定制了创业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大讲堂”、“发展期讲座”、“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创业能力提升的载体建设,在创业孵化基地内为见习学员提供“见习+孵化”相结合的创业见习实践服务,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提高见习后创业成功率。

  伴随着创业服务支持体系的升级,通过拓展服务内涵,本区设立了区级和社区创业服务专窗,优化办事流程,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为创业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打造“创业汇”、“无忧办事”等公共创业服务线上平台的过程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发挥创业导师团等创业指导专家服务队伍以及创业者联盟等自律社团的作用,真正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众创互助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区共有6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31家区级众创空间,形成区级众创空间-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孵化平台晋级制度。通过购买服务成果,本区与各类创投、培训、孵化、人力资源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得到加强,为创业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服务,打造创业服务高地。

  在全区上下合力“共振”的带动下,近年来,普陀区先后涌现了张浩瀚、徐仁彬、徐江海、姜雪峰等一大批创业典型,这些卓越人才的涌现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者来到普陀,普陀创业氛围正变得更加浓厚,创新创业效果也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