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是一个有自己理想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在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新征程中,全力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城样板。”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在上海两会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如是说。
图为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接受新华网专访。
产业“精准转型” 走独特发展之路
“跟着别人走路,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跟别人走同样的路,难免拥挤、容易踩踏;走有自己特色的路,虽然会有各种坎坷,但最后一定是‘风景这边独好’。”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25%左右”,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而嘉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例结构却是6:4。“我们的目标,是在上海高端制造业当中占据更高的份额,而在服务业当中占据适当的份额。”嘉定区委区政府为何敢有这样的定力,为何能有这样的信心?
“核心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马春雷强调,嘉定在牢牢把握宏观政策走势、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比较优势后,集中做嘉定想要做、做得了、能做好的产业。
路径是什么?朝以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这“三个方向”转型。
关键是什么?突出动力转换、效益为先,把质量效益结构作为生命力所在。以科技创新趋动精准转型,以区域统筹带动精准转型,以政府精准服务推动精准转型。
据马春雷介绍,2016年嘉定全区税收总收入802亿元。其中,制造业税收达到357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为44.5%;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147.3亿元,占税收总额的18.4%,都远高于房地产业14.3%的占比。从绝对量及发展潜力来看,实体经济仍是嘉定财税的最主要支撑。
汽车改变嘉定,嘉定改变汽车
“对嘉定而言过去30年是汽车改变了嘉定,未来30年,嘉定应该为改变汽车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汽车长久以来一直是嘉定的一张名片。“作为嘉定的特强产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仍将是嘉定的支柱产业。但嘉定不仅要强化传统汽车的优势,而且要站在未来汽车的制高点。”马春雷表示,依托汽车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嘉定将发展重点转向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化,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产业中心。
汽车制造产品结构必须优化。嘉定将加快上汽大众安亭总部基地建设,在整车方面扩大高端和高档车的产能,零部件方面培育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提升产业能级。
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嘉定将大力引进汽车产业研发设计类企业,积极培育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推动创新资源要素的融合,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化产业集群要重点打造。为此,嘉定制订了30条专项政策,从项目引进、企业培育、应用示范、基金引导、人才激励等多个方面,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强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此外,嘉定还将继续推动汽车后市场服务以及汽车文化领域的发展。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发达和服务多元的优势,打造“汽车嘉定”城市品牌,吸引更多活动、赛事落户嘉定,形成汽车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暴雨不“看海” 民生更“精细”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必须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机制。”
“请到嘉定来看海,漂洋过海去上班。” 2013年台风“菲特”带来的豪雨让嘉定城市岸泊小区4个车库被淹,造成85辆车报废,而这在当时还不是个例。这句带有戏谑成分的话也因此成了马春雷心中放不下的心结。他给区水务局“十三五”规划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今后上海再下大暴雨,不会在嘉定“看海”;二是“黑臭”河道要基本消除。
“暴雨看海”怎么解?投入14.5亿元工程费用,完善外围大控制工程、建设涝水外排泵闸工程、建设区域除涝工程、下立交改造多管齐下。
“河道除臭”怎么破?制定《嘉定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办法》,全区2036条2000公里河道一河一档案、一河一对策、一河一办法、一河一河长。今年3月底前确保“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养”。
“必须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机制。”马春雷表示,“十三五”期间,嘉定将重点补好两块“短板”:拆违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和中小河道治理。已经明确“拆违900万平方米”和“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的工作目标。今年将安排18亿元在“拆违”上;中小河道整治市、区、镇三级将累计投入近39亿。通过责任到人、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而在聚力加强公共服务的同时,面对百姓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嘉定在普惠的基础上对焦精准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嘉定通过非物质文化申遗、名胜古迹修复和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等工作擦亮“教化嘉定”名片,同时建造了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韩天衡美术馆等新的文化地标。进一步完善“文化嘉定云”数字化服务平台,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馆展文化、演艺文化、创意文化等的感染力充分释放。
在养老方面,为提高服务全区18.24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的水平,嘉定在全市首次以区级统筹形式,设立养老扶持资金。根据户籍老年人口总数,按130元/人/年的基数,每年统筹约2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运行补贴、养老服务人员岗位补贴等工作。
“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
着力“精美成长” 争做“三好城市”
“不做中心城区‘摊大饼’的边、肉包子的皮,要打造有馅有汤、有滋有味的‘南翔小笼包’,这就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上的特色之路。”
“我们的城市定位是现代化新型城市,达到功能独立完善、创新创业创效、城乡一体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有序、宜居宜业宜人。不仅长‘身高’、长‘体重’,更长品质、长气质。”马春雷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是要推动城市‘精美成长’,坚持功能为主、品质为先,形成独立的城市框架、完善高等级的城市功能、全面均衡的发展格局。”
“城市功能上,要让市民享受到与中心城区同等品质的公共服务。”据马春雷介绍,除了充分发挥保利大剧院、最美图书馆等现有资源优势,嘉定还将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优质项目。集近30个各类特色博物馆于一体的“海上文博苑”将正式动工、占地1400公顷的嘉北郊野公园将一期开园等,嘉定正不断加强文化和生态两大功能。
“城市管理上,要加快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要坚持‘刚柔并济’。”马春雷表示,“刚”,就是要完善体制机制,确保管理常态长效;“柔”,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文明力量,实现更高水平管理。而在城乡统筹上,嘉定要推动新市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功能,形成互动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
“嘉定要争当经济发展好、城市功能好、社会治理好的‘三好城市’,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各方面走在全市前列。”马春雷坚信,嘉定在“产业精准转型、城市精美成长、民生精细服务”引领下奋稷争先,终将成为理想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