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 “要紧紧抓住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发展的新亮点。”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设立新的静安区工作大会上提出的要求。
“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静安发展的元年,新静安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在上海两会期间,静安区区长陆晓栋接受新华网专访,畅谈新静安的现在与未来。
图为在上海两会期间,静安区区长陆晓栋接受新华网专访。
“撤二建一” 实现“1+1>2”
记者: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已一年有余,新静安成绩如何?
陆晓栋:2015年,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发展,做出了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要求静安区各项工作都要走在全市前列。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区情后,上上下下达成了共识,确立了“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以及“一轴三带”发展战略。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全力完成“撤二建一”,实现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认真做好“调结构、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各项工作,保持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税收总收入648.17亿元,同比增长24.6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71亿元,同比增长18.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同比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0亿元,同比增长10%;拆除二级及以下旧里面积12.53万平方米……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
“一轴三带” 谋篇发展新格局
记者:《静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请问是如何布局的?
陆晓栋:新的静安区由原来闸北、静安两区相加后,形成了一个南北向狭长的区块,南北长度14公里,跨苏州河,从南至北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静安正在着力实施“一轴三带”的发展战略:即打造一条贯通南北、共享互融的复合发展轴;建设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
“一轴三带”中,一个“轴”就是复合发展轴,主要以交通为主轴线,强化交通连接功能。万荣路南北通道建设一期预计今年三月底竣工,未来区里还将努力建设南北通道二期,并在苏州河上建造昌平路桥,打破苏州河、铁路、高架等空间分割,形成贯通南北、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这对静安,乃至上海的区块联动、交通便利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带”空间上相互呼应,功能上相互联动,形态上各具特色。其中,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将利用好区位优势,突出“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特征,升级打造国际商务港,提高辐射效应,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
苏州河两岸人文休闲创业集聚带主打文化牌,依托历史文化、滨河景观等特色优势,打造人文气息浓厚的高端商务区、具有国际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将成为时尚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苏州河两岸整体形象,同时也将带动静安南北协调发展。
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承接中环“黄金走廊”功能,促进市北园区深度转型,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深化大宁地区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园区、商业街区、大学校区、居住社区等“四区”融合,打造上海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的典范,将成为静安发展的新亮点。
“乐龄生活” 打造为老服务网
记者:在静安区确定的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提出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个、长者照护之家5家等一系列为老服务。作为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静安是如何应对的?
陆晓栋:静安区很早就开展了为老服务。如静安寺街道,从最初的“送一顿餐”到建立“为老服务中心”、打造“乐龄生活圈”,服务到老人的食、医、护、学、乐等等各个方面的需求。经过实践,我们深深地觉得,为老服务不仅仅是机构、床位数的增加,而是要做成一个体系,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
“十三五”期间,我们也订立了目标,将进一步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平台枢纽作用,打造“区级养老服务(护理)机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乐龄生活圈”三级为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社区、开放共享、嵌入式、多机能的社区托养机构。
此外,还要促进“医养结合”,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引导生活照料服务和医疗护理服务梯度衔接。统筹医疗和养老设施配置,加快“老年医、护、养结合”体系建设,构建以老年护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病区为主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
我们将通过大数据,整合老年人的需求,按照需求立项,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供给方式,大力培育和扶持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同时,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提高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还要完善老年教育网络,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志愿奉献,使他们乐享晚年。
“三美”一体 建成管理示范区
记者:两区合并后,新静安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压力陡增,如何推进“补短板”工作?
陆晓栋:根据市委市政府“努力成为城市管理示范区”的要求,静安提出要“打造精品精致美丽城区”。实践中,我们坚持推动“美丽城区”、“美丽家园”、“美丽楼组”三位一体,融合共进。聚焦区域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破瓶颈、补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美丽城区”建设方面,我们以“建管并举、管理为先”为原则,突出“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坚守城市常住人口规模、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底线”,逐步优化城区环境品质。积极推动重点区块综合治理、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公共绿地“增、改、扩”等项目建设。
去年我们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家园”建设,包括老旧小区的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社区技防硬件设施等项目的投入。仅旧改方面去年全年启动6幅地块征收,累计实现旧改受益居民8800户,在“十三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基本完成全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拆除成片二级以下旧里约32.64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到1.8万户。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投入。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园美丽之后,居民的幸福感强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很多人志愿加入社区的护绿、清洁等工作,“美丽楼组”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环境的提升带动了居民文明程度的提升。所以,我们不光要做城市管理硬指标方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文明“软环境”的提升。我们要努力使静安成为“城区最优美、管理最精细、市民最有安全感”的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