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交出一张出色的成绩单:新创(含改编)大型剧目71部,较两年前增加17部,增幅31%;演出收入2.43亿元,较两年前增长0.41亿元,增幅20%,其中上海昆剧团全年演出收入同比增长117.48%。这些耀眼的数字,得益于原创作品的“叫好又叫座”。
去年,上海文艺院团在国家级和国际级大赛中摘金夺银,显示出强劲创作实力。其中,《哈姆雷特》《朱鹮》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彼时此刻》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代舞奖;《秦俑情——抖杠》《云起龙腾——集体造型》获第15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艺术节比赛“金象奖”,第三届中国国际马戏节比赛“金虎奖”;皮影戏《花木兰》获塞尔维亚第十八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节特别奖、优秀剧目奖、集体表演奖;儿童剧《彩虹》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舞台美术奖;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获第12届中美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金天使奖;昆曲3D电影《景阳钟》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先进影响作品奖(3D电影)优秀奖;中篇评弹组曲《芦苇青青》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奖。
上海推行的一系列优化精品创作机制,促使各院团筑起上海文艺“高峰”。其中包括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增设选题孵化项目,从源头加大对作品的扶持力度;建立文艺创作调研督办制度,针对每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每家院团的实际情况给予创作选题建议,跟踪督办重点选题落实情况;建立文艺创作会议制度,召开重大题材作品、现实题材作品、青年创作、优秀保留剧目复排创作等精品创作会议和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例会;形成院团艺术创作科学决策机制。
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上海的舞台上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创排的剧目有话剧《起飞在即》、京剧《浴火黎明》、沪剧《回望》、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等。《朱鹮》《海上生民乐》《邓世昌》《大清相国》等剧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孵化的原创项目京剧《北平无战事》、舞剧《芦花女》、沪剧《敦煌女儿》、交响乐《起点》等正在持续推进中,有望成为下一批口碑之作。
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演出收入总量增幅20%,精品节目是基石,稳扎稳打的市场运营让院团走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上海昆剧团将汤显祖《临川四梦》首次整体搬上昆曲舞台,先后赴美国、捷克、比利时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演出;上海交响乐团成为中国第一支登上联合国总部舞台的完整编制职业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参加波兰彼得哥什歌剧节并赴加拿大、荷兰、英国等国巡演;上海歌剧院携歌剧《雷雨》在伦敦展示中国原创力量,用世界语言传播中国故事;上海京剧院《王子复仇记》作为“北美纪念莎士比亚400周年演出季”的首演剧目首登美国,完成十年间的第十次出访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