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金山城市沙滩西侧,一座兼具生态修复和休闲观光功能的“鹦鹉洲”湿地公园正在加紧施工,最快将在本月建成并正式验收。
荒野滩涂变身湿地公园,届时“鹦鹉洲”不仅将成为金山国家海洋公园的组成部分,也将成为申城滨海岸线旅游的一大亮点,市民可在这里欣赏到蓝天碧海、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世外桃源般景象。
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驱车至城市沙滩海堤外侧,在金涛路与大堤路凹湾处,便是“鹦鹉洲”湿地公园所在地。
“鹦鹉洲”范围不小。站在大堤路的入口处,沿着左侧高高的防洪堤坝往前看,竟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东起金涛路,西至卫二路,北到大堤路,南面临着杭州湾,总面积约23.2万平方米,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步行一个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在金山新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鑫雷的带领下,我们一边走一边看。
走在铺设好的部分观光道上,只见道路两旁镶有海洋生物造型的砖雕。由于正值冬日,天气寒冷,两旁的各类树木显得有些萧瑟。这些树木和草坪都新栽植不久,并非处在最佳生长期。韩鑫雷告诉记者,除了水面和地面建筑外,“鹦鹉洲”内按照“无裸土”的要求进行了植被全覆盖,引进了香樟、东方杉、落雨杉、湿地松等十几种树种。“等到明年6月,这里的花草树木将呈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鹦鹉洲”已经进入了项目收尾阶段。现场内,地面上的玻璃温室建筑、太阳能路灯、观鸟塔、观鸟亭、木栈道以及地下的用电机房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毕,目前正在进行各项设备调试和测试中,整个项目最快或将在下周进行验收。
湿地公园为何叫作“鹦鹉洲”?据介绍,金山的古称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海盐、柘湖、康城等,但是金山还有一个别称——鹦鹉洲,这也是“鹦鹉洲”湿地名字的由来。另一方面,如果从高空俯瞰整个“鹦鹉洲”,或从沙盘地图上看的话,其形状正好像一只尖嘴的鹦鹉。
60天一个净水循环周期
“鹦鹉洲”湿地公园目前的项目名称,叫 “金山城市沙滩西侧综合整治及修复工程”。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这里也处处体现着“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理念。
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介绍,“别看‘鹦鹉洲’现在还其貌不扬,但地上地下可是大有学问。”
在地下,鹦鹉洲使用的是一种“营养土”。因为金山的滩涂并不适合种植绿化,建设单位便从外省市的土源地运来了很多营养土,据说是一种为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专门配制的无病虫害的床土,“这种土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
在地面上,“鹦鹉洲”湿地公园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系统。公园主要分为三个区域,东北处为湿地净化展示区,中间为盐沼湿地恢复区,西南则是自然湿地引鸟区。
如何净化水质?在外围,“鹦鹉洲”与城市沙滩二期水上活动区相连,两个区域在用堤坝隔开的同时,北侧角和南侧角分别留有一处泵站。其中,北侧泵站进水,南侧泵站出水,海水将在鹦鹉洲内将得到净化。整个净化过程比较复杂,从湿地净化展示区开始层层净化,最后到自然湿地引鸟区的水,便是最干净的水。
净化水质层层递进,在已经建设完成的湿地净化展示区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里,有一处“前置库”、一处“表流湿地”和一处“涵养塘”。记者在现场看到,表流湿地和涵养塘水面建有供游客行走的木栈道,而在湖地,种植有苦草等各类可净化水质挺水植物。韩鑫雷介绍,从城市沙滩水上活动区引来的海水,先在“前置库”内得到沉淀,滤掉各类杂质,接着再到“表流湿地”过滤各类水面漂浮物,最后再到涵养塘。
值得一提的是,在湿地净化展示区和盐沼湿地恢复区分别设置了两处生态液压坝。1号液压坝拦水,2号液压坝抽水,前后形成大概5米的高度差,可以模拟涨潮落潮的潮汐效果。海水经过两个液压坝的控制,最后到达引鸟区,再回到城市沙滩水上活动区,形成一个循环,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循环大约60天为一个周期,每天净水量可达6000立方米。
市民亲近海洋的生态去处
“鹦鹉洲”建成后,对市民来说,是一处可以亲近湿地的滨海休闲观光及科普教学好去处。例如,在湿地净化展示区,有一处大型圆形大草坪,可供人们在此开展烧烤、露营、休憩等活动。在大草坪旁边,还有三处圆形单体温室玻璃阳光房,将用以开展各类科普研究活动,如培育各类动植物等。
湿地内三块区域并不会全部对游客开放。其中,盐沼湿地恢复区和自然湿地引鸟区将作为生态科研实验区,专业人员将在此探索动植物的多样性、水生植物的繁殖以及还原原生态自然风貌,侧重生态科研研究。
事实上,“鹦鹉洲”湿地建设还是金山打造国家海洋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金山区在“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要加快国家海洋公园建设,加大沿海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开展近岸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与修复工程,提升海洋生态环境。金山的国家海洋公园不是简单的海洋主题公园,而是一片包含“鹦鹉洲”等特殊海洋生态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及其周边海域划定的区域,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景观,进而发挥其生态旅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