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上海市委十四次全会侧记:保持定力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
发布时间:2016-12-21

“十三五”开局年即将收官。前昨两天召开的十届上海市委十四次全会总结回顾上海这一年:“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补齐短板,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有望顺利完成。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全会要求“经济社会工作重在稳中求进、进中提质,在稳的前提下力求关键领域有进取、有突破”———事实上,“稳”与“进”的议题贯穿着两天的会议,这既是与会者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呼应,也是对上海自身发展态势的总结和期许。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外部环境中牢牢“稳”住

2016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0%以上,1月到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自贸区三年新注册企业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左右。

尽管完整的年度经济数据还没出炉,但市委委员、市财政局局长宋依佳先期“剧透”: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从财政收入来看,第三产业支撑力增强,区级增长高于市级,郊区增长高于中心城区”。

2016年走过的路绝非一马平川,这份“年终小结”来之不易。当下全球经济仍在艰难调整和曲折复苏,中国经济处于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时期,上海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外部环境下做到了“稳”字。市委委员陈克宏评价上海表现出了“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市委委员陈虹认为“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市委委员许立荣总结,上海的“稳”不光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反腐倡廉等工作也体现出了“稳”的特点。

全会提出,上海必须头脑清醒,保持战略定力,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稳”的主基调,努力使经济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坚决减少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投资拉动、房地产业和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更加重视防止偏向财富驱动发展。

对于潜在风险,会议明确释放警戒信号,“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制造业发展面临成本上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双重挑战,资金与生产要素配置脱实转虚有扩大的危险。上海必须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列席会议的青浦区区长夏科家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脱实转虚’的冲动很容易出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下降,而虚拟经济来钱快。一定要把泡沫挤碎,让资本回到实体经济。改的过程虽很难,但不改不行。”市委委员孙继伟提醒,要关注产业经济泛金融化问题,市级层面支持实体经济要拿出政策“干货”,区级层面“退二进三”要适度,防止不切实际盲目发展金融产业。列席会议的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介绍,截至目前,金融业产值占上海GDP的17.3%,比去年增长了18.3%,但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必须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进”无止境,继续寻求关键领域的突破

“稳”是为了防止冒进,不是为了束缚创新。在“稳”的前提下,继续寻求关键领域的进取和突破,这就是上海的“进”。

从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十八大以来上海走出的改革之路,构成了一条“进”的动线:

2013年3月,中央对上海提出排头兵、先行者的角色定位。不久之后,上海的自贸试验区方案草案提交中央审议;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自贸区建设总体达到预期目标,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新注册企业约4万家,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4年5月,中央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现在,科创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8%,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左右。

……

据统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先后推进了15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任务,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等等。纵观“改革名录”,有一部分是中央要求上海先行先试的;有一部分是上海向中央主动请缨的;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中央部署,上海在一些领域进行贯彻落实的。

“进”无止境,全会要求上海继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摈弃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继续做好排头兵和先行者。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落实再落实

全会提出了2017年上海要重点做好的十方面工作,包括更好发挥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等等。市委委员过剑飞觉得任务清单部署明确,建议在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加强整合、加快突破,综合研判、精准施策,进一步体现改革效能、提升服务能级。列席会议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建议大家领会和把握“稳”和“进”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推出的各项改革都要防范风险。

“稳”与“进”的要求,最终都要落地为实。

全会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跳脱一孔之见,站在“大局”之中认识自身,把各自的任务放到“大局”中谋划。

现代城市治理,鲜有单打独斗的任务,多数需要协同作战。全会直陈:“抓工作落实,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很多工作落实不到位、深入不下去,往往是某个方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处受阻,步步受挫。”这些出问题的环节可能是体制机制障碍,也可能是作风问题,比如调研不充分,领导干部不接地气等等。

市委委员、浦东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孙建平补充道:“影响落实的情况还有几种,比如多部门合作但协调不善,任务开展之后没有检查督促,任务执行者没有自觉意识等等。因此,要加强督促落实、协调落实、自觉落实。”市委委员龚德庆以“补短板”为例指出,上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政策出台前开展充分调研,避免由于方案不接地气导致基层落实打折扣;涉及到多部门参与的,要进一步提高牵头部门的权威性,降低协调成本。

“落实落实再落实”,视野要广,工作要专。全会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在基层、在一线、在实践中培训干部。孙建平提出,要特别注重建设一支勤廉兼优的干部队伍,“勤而不廉将失去群众基础,廉而不勤将失去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