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服务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与创业型城区建设,松江区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以造就高层次人才和开发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培养激励、服务宣传、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人才比重和质量水平相对提高,职业培训总量大幅增加,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推动松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人才政策知晓度
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人才新政。通过区政府网站、松江电视台、松江报、人才市场报、松江人才“1+2”信息平台(松江人才网、政务微博和微信)等媒体,全文刊登人才新政,同时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方针、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先进经验。二是组织开展“人才政策到街镇、进园区”主题活动。围绕人才新政,向人才工作者、企业老总和人力资源经理系统讲解政策内容、具体申报条件和操作程序,并现场答疑解惑。三是多措并举加强推广力度。借助女企业家协会、人才协会、就促协会、开业指导专家团等社会组织力量,广泛宣传人才新政,并印发人才新政简易手册,使人才新政广为人知。
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人才服务覆盖面
依托六大载体,打造了“企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下沉、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直达车”品牌,更好服务G60人才高地建设。一是建立人才服务联络员制度。在每个街镇和主要经济园区都至少落实1名人才服务联络员。二是推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筛选100家左右重点企业,落实专人联系和开展“走访百家重点企业”活动。三是组织开展“人才服务进重点企业”活动。坚持每月到2~3家重点企业直接办理各类人才业务。四是在全市率先推行公共人事人才专办员制度。采取建立QQ群日常即时联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五是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人才沙龙、人才手机报、人才微信三大平台,动态宣传人才工作信息和人才政策。六是设立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人才服务专窗。推进G60人才新政、居住证积分申请、优秀人才认定、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申请办理等一站式受理综合服务。
三、加强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一是推行技能振兴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增长迅速。围绕G60科创走廊建设,大力开展数控加工中心、物流、多媒体制作等项目职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数量稳居全市前列,劳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落实企业职工培训补助政策,调动企业培训积极性。借助2016年松江出台新的企业培训补贴政策,开展职工培训企业近千家,总人数达到20余万,培训补助资金近5千万元。三是探索实施“直通车式双证融通”,推动劳动者复合型发展。今年,松江开大被市人社局认定首批“直通车式双证融通”试点单位,批准了物流等6个专业的试点,初步实现了鉴定成绩和教育学分的互通互换,通过政策安排、资金补助调动了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实施技能人才选拔表彰,拓宽劳动者成才渠道。先后选拔了3名企业首席技师、1名技能大师、4名市级技能能手报送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目前正在评审中。五是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营造社会良好氛围。今年,除设立数控、消防、多媒体等45个职业资格类竞赛项目外,还计划围绕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新设智能机器人、3D技术、电商物流、物联安防等8个竞赛展示区和比赛区,通过展示前沿技术、解析生产工艺、引导培训项目区域标准化研发和技术工人参加新技术、新技能学习,实现培训促进转型发展,技能助力科创建设的目的。
四、严格规定要求,确保人才新政落实落地
目前,共受理优秀人才认定申请426人(涉及58家企业),经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召集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分三批进行会审,已分类认定优秀人才282名,其中B类(相当于市级人才)8名,C类6名,D类27名,E类241名。受理薪酬扶持申请企业61家,经审核,拟薪酬扶持总额284万元。其中,优秀人才高薪激励补贴245万(涉及301人),储备人才录用奖励39万元(涉及118人)。受理优秀人才购房补贴1人,租房补贴44人,其中,优秀人才6人,其他人才38人。另外,大学生实习补贴受理接近收尾,符合条件大学生近600名,补贴资金约200万。加上教育、卫生系统人才扶持资金,目前本区人才发展资金已核定使用合计约2830万,约完成年度预算74%。人才政策落地和人才服务深化,有效支撑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共户籍引进优秀人才超过800人,居住证积分引进人才150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