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市和普陀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本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才服务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系统化、有效率的人才服务体系,助推普陀区“一轴两翼”的新功能布局,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发展的孵化器不断涌现,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效应的不断显现。
积极推进人才新政落地
为使人才新政及时落地、惠及企业、服务人才,本区学新政、抓服务、盯落实,区人才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对新政落地工作进行专题讨论,对新政的宣传推广、操作实施、办事指南等具体事项进行周密细致的安排。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阳光人社”组团服务活动,围绕普陀“一轴两翼”功能布局,重点聚焦“1+5”服务对象,“1”即武宁路沿线的科研院所、企业,“5”即长寿商业商务区、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商贸区、桃浦科技智慧城、真如地区五大重点发展区域,开展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
加强窗口业务培训和受理。主动对接园区企业,排摸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对符合人才新政的企业进行上门重点辅导。对人才服务中心窗口受理人员加强市区两级人才新政的业务培训,做到准确把握新政精髓,解读新政要点、难点,规范对外解释口径,制定科学操作流程。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专人专窗进行政策解答,摆放专栏资料架,提供明晰的业务办理指南。在天地科技广场等地举办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企业对接辅导会,现场受理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区人才服务体系主要由跨区域、品牌化、前瞻性、园区型、架接式等五个平台构成,整体上在服务渠道、服务方式、服务广度、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直接、管用的效果。去年下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普陀区域科技创新构建了新的布局,也对政府服务管理创新和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为此,在原五大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本区对原树型结构服务体系作了进一步调整细化——
以武宁路为轴线,突出对10家重点科研院所的整体服务;以桃浦、真如、长风、长征、长寿等南北五个重点区域为板块,重点采取组团式服务;梳理单列出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武宁科技园等8个在上海市科技孵化器协会注册认定的科技孵化器和其它创新创业孵化器,实施与市、区人才新政相匹配的精准化服务;以HR沙龙成员单位为依托,建立了区域重点企业微信群,实施及时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健全完善“上海普陀人才网”功能,及时更新发布各类人事人才政策及活动信息,开辟“科技服务券”、“人力资源服务包”等专题服务版块,使企业及个人全面掌握政策的相关内容、办事要求、申请流程、下载表单等;积极参与区人才评价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研项目资助社会化评审22个项目中期评估工作。
加强窗口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人员轮岗等三方面的工作,加强窗口建设。
按照“态度+效率、标准+流程、守纪+快乐”服务理念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谈心、日常工作交流等方式,培育窗口工作人员在思维观念上的规则意识、工匠意识,在工作中体现出责任心强、有激情、善理解、勤思考,自然而然地成为人才中心形象代言人。
重点开展干部轮岗工作。立足今后三至五年的前瞻性思考,确定了干部培养工作机制。上半年推动实施人才服务中心窗口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同一岗位任职三年实施轮岗交流,同时制定了“人才中心在岗在编的窗口业务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在同一岗位工作二至三年应轮岗交流”的制度。经过轮岗,各部门在工作中已体现出明显效果,为培养业务全能型干部和今后建设一口式的综合性业务服务窗口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组织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市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促进了在受理审核材料时更准确的把握政策的尺度和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