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浦东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数据接口将全部打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以及电子影像数据同步汇总形成“大数据库”——原则上,医生开出一张处方,药事监控已经同步到位,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也能同步到位。这是刚刚闭幕的第五届“浦东·杜克医院质量与管理”东海论坛暨上海浦东卓越质量管理研讨会传出的信息。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医院协会、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论坛邀请国际一流的医院质量管理专家,分享相关卓越质量管理理念和实践成果。杜克大学医院患者安全总监、首席患者安全官JudyMi⁃line分享了一个杜克大学医院的真实故事:一个正当职业黄金时间的骨科医生,手术进行中,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在传递中错误地放在医生的身边,结果造成医生右手肌腱被手术刀割断。“事故发生后,没有人去指责相关人员,而是检讨相关制度,最终修改了手术制度——从那以后,手术室内的器械都必须放在一个托盘里传递。”
从制度上杜绝错误发生,向管理要效益,正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由之路。浦东医院院长余波说:“美国1999年的统计显示,在当年死亡十大原因中,因医疗行为死亡排名第八,高于乳腺癌、交通事故、艾滋病死亡人数。”短时间迅速提高一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很难,但是,通过科学管理,降低由管理造成的误诊、漏诊,“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医院的水平,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浦东有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7家区属专科医院,面广量大,管理难度很大。”新区卫计委医政管理处处长李明透露,新区医院管理的大方向是大数据技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病历、处方等等实现实时监控,避免低级错误一再发生,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比如,药物之间配伍很讲究,A药和B药都是有效的药物,但是A+B就有可能是“毒药”,在大数据监控下,处方刚刚进入信息通道,警示就已经发出,药房无法发药。
据了解,要做到全区医疗机构一个“大数据库”,前提是实现医院规范化管理,比如电子病历规范化书写、电子处方规范化开具等等。另外,医院的管理系统也需要实现接口互联互通。李明透露,今后还将实现社会化办医的部分数据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