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会计和咨询机构“UHY Interna-tional”2015年的报告显示,中国成为创新热潮中的“一极”,每天有4000家创业公司诞生,自2010年起到2014年,中国创业公司数量已经翻倍,远超排在第二位的英国。
在近日举行的2016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上,各路创业者分享了他们的创业经验和感想。
创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爱回收总裁郑浦江分享创业经历时说,“首先,我们很多创业者还是要基于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尤其是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进行选择。其次,除了你要坚持的方向和选择的领域,我们在创业的时候也要选择差异化的东西。”
“爱回收前期也是面临了一些方向、模式的挣扎。创业早期,走捷径的一个方向是跟精准流量的合作,如京东、小米等手机品牌。后来,我们发现旧机以旧换新,可以促进新机的销售。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一线城市的商场里面部署了150个直营的回收服务站。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认为开这么多实体店是不是烧钱?我想说,直营服务站使得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实现了O2O的闭环。我们还在不断的扩张过程当中,至少80%的门店单店都能实现正现金流、正利润的循环,也能够给最终的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ofo共享单车网络平台联合创始人薛鼎说,“当初,我们三个合伙人,觉得靠着这辆单车就可以游遍中国。大约三个月后,账上只有400块钱。”薛鼎等人痛定思痛,不得不转型。一篇名为《这帮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文章不到一天的时间阅读量突破3万。2015年9月7日ofo共享单车正式上线,从北京开始。2016年9月,ofo共享单车在全国21个城市200多所高校开始推广和运营。2016年10月,ofo共享单车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开始试运营。
“有统计说,中国是单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ofo是站在这样的基础上,往前追溯,我觉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情。自行车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业态,从奥运会到旅行,到上下班,再到共享单车。ofo创立也是要去解决问题的。”薛鼎说。
全球创业周国际组委会主席乔纳森现场分享了对新常态下的创业看法:“首先就是我们的方法要不断地进行重复,而且必须要有科学性,不断测试新想法直到验证这个想法、这个方法是合理的,是可以付诸实际的。第二个,学会如何更好地打造团队,我们将一些具有独特想法的人和专业知识的人集合在一起,他们具有颠覆行业的能力。”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现在跟十年前有很多不一样,关于失败的定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当中,现在去创业更多的是不断地实验、不断地验证、不断做测试,获得信息,有一些能成功,有些不能成功,但是不管如何,最后你会获得一些结果,你可以根据这些结果形成一些新的概念或者新的团队。”
“创业触媒”:创业服务新概念
在创业服务领域,如今有个新提法叫“创业触媒”,顾名思义是指“创业者创业道路上的“催化剂”。启迪之星副总经理韩威认为,孵化器就是一个催化剂,就是把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怎么样能够在创业者或者创业企业身上发生化学反应。“第一个是创新链,是关于人的方面,人的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创新性、项目的创新性。第二个是叫产业链,创业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在产业的生态中进行。企业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第三个就是金融链,钱是创业企业发展的血液。”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服务机构往往对创业企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作用。这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提法,同时也代表一种态度。
联合利华、ARM、京东等企业都在探索新型创新服务,多个公司已推出初创企业招募活动,期待与创新、新兴的企业合作,与初创公司实现共赢。
“联合利华创想+”是一个支持数字技术创新的全球项目,通过国际知名跨国企业与国内扶持早期创业的公益机构的合作,搭建资源对接平台,连接创新需求和市场需求,打造出一条通畅的创新创业服务链。
京东华东区创新业务总监金华透露,京东将通过开普勒项目提供商品精选、电商交易、物流配送、分佣结算、技术支持等完整的电商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搭建场景化的移动购物体验。
亚马逊AWS中国创业孵化和大学合作部负责人熊岳达也介绍,创梦亚马逊AWS孵化器提供技术资源、创业平台、融资平台、生活服务等全面支持。发现和培育有激情、有抱负和有行业领导潜力的创业企业家和创业团队,具有巨大潜在市场规模效应的企业。孵化领域涉及云及协同应用、消费服务、在线游戏和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
“学霸”是创业主力军
日前,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EFG)及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发布《“创心之路”第二季创业数据研究报告》。报告称,上海创业企业对早期萌芽状态的技术敏感度严重不足。门槛相对较低的互联网行业成为创业者和投资人集中的高热地带。“学霸”是目前创业的主力军,占比高。
调研显示,年轻人创业都集中在互联网领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业者年龄普遍偏大。并且通过对创业者昔日学习成绩以及创业动机分析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霸”创业比例高。并且,创业动机中机会、成就、独立成为其创业三大主要因素。
“也就是说,自信的‘学霸们’更愿意通过创业来成就自己,相对于轻松可以获得的就业机会来说,他们的机会成本貌似很高,但目前他们依旧是创业的主力军。”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马小峰说。
调查还发现,资本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在不同行业表现不同,互联网行业在得到资金后会选择非技术投入来获得市场竞争力。而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会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此外,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领域,多数投资介入时机都不约而同的选在该企业成立后的2-3年。并且,门槛相对较低的互联网行业成为投资人集中的高热地带,而先进制造业在企业成立初始几乎很难得到资本青睐。此外,拥有行业资源的产业资本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领域投资占比远高于财务资本,而财务资本在互联网行业、新型服务业融资比例占优。
先进制造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以获取市场竞争力。但在企业成立的第五年,先进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对比,对技术投入有所放缓。“据分析,这可能涉及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投入,已经在市场占有一定比较稳固的地位,所以在产品研发的投入方面有所放缓;第二,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比电子信息行业要慢一些,企业面临的技术更新压力较小。”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周照说。
企业初创,团队可能获得了各种政策、资金的支持,或是帮助其技能、能力提升的服务。但在创业一段时间后,在遇到资金、战略目标调整、人员变动等很多问题的时候,对创业者的心理是个巨大的考验。
“创业团队心理分析”项目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与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语图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随机抽取上海市近三百家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骨干员工自愿参与心理评测和访谈。
从2016年采集的样本数据来看,2014年开始创业的团队其创始人,相较于其他年份在“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这四个维度上的心理能量为最弱。创业者最需要支持和关注的,并非创业初期,恰恰在创业后一年半到两年的时候,是心里的一道坎,需要社会各界及专业人士,不光给予资金和技能上的帮助,同时还需要为其注入积极正向的心理能量。
(记者 张敏)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