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珍莹 浦东报道
昨天上午,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上农批)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圳凯吉星农产品检测认证有限公司(F.Q.T)在上农批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随着双方战略合作的签约,将开启浦东农产品流通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F.Q.T中心实验室已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CMA(中国计量认证)、CMAF(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和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合格检测)等四项资质的认定及评审,也是目前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中唯一一家获得全四项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服务机构。
把“风险地图”纳入浦东
现在农产品流通呈现跨地域流通趋势,但由于地域和环节管理的局限性,单个地方追溯平台解决不了农产品跨地域流通问题。
据了解,F.Q.T深圳凯吉星农产品检测公司是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农产品批发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F.Q.T董事长包颖介绍,其已经在全国设立了16家分中心,与第二方自检不同,第三方检测涵盖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通过各个分中心,形成了全国性食品安全风险地图,这些检测监控数据可以互通。”包颖表示。
据悉,此次上农批和F.Q.T联合,将形成优势互补,将以上农批为平台,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在检测方法研发、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订、行业质量信息数据互通、农产品流通品牌认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诸多领域共融共享,共同探索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实现一站式云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大如天。记者了解到,早在2001年7月,上农批就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站,主要承担了进场交易的农副产品检测。此次,F.Q.T上海合作实验室入驻上农批后,将再次提升检测能级,引入了气象分析室、元素分析室等,将通过定量检测,精准确定农药指标、重金属含量等。
硬件逐步完善,软件也在升级。此前,上农批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相应的辅助设备、IC卡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已建立了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农产品进出口网上交易平台、上农批生鲜电商孵化基地,上农鲜品APP交易平台等,实现市场的信息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携手F.Q.T,上农批将在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把“大白菜+互联网”思维模式运用到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中,建立“上农鲜品APP”信息流通追溯,实现来源可溯、流向可查、责任可究,实现全程移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实现“一站式”食品安全云监控体系。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市场流通情况,比如绿色标记显示该摊位连续保持合格状态等。”上农批安检中心主任杨建平表示。
据上农批董事长高巍透露,上农批实验室每年检测量已超过10万个样品,并以每年10%-20%的增长率增加检测量。平均检测合格率也由原2004年的96.15%提高到目前的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