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农业“十三五”规划聚焦“一带一核一区十园”
发布时间:2016-11-09

日前,本市发布《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末,本市将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记者从新区农委获悉,“十三五”期间,浦东将聚焦“一带、一核、一区、十园”建设,努力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风貌相匹配的都市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
  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根据全市规划,到“十三五”末,上海将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环保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等7个方面设立了23项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打造孙桥现代农业、崇明生态农业和市农科院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性项目和工程等。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还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比如全市水果面积将稳定在30万亩,还将划定200多万亩基本农田。在此基础上,划定88万亩的粮食生态功能区。
  新型职业农民也将是培育重点。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以本土化为主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达到2万人。伴随着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农民的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水平也有望不断提高,预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万元。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带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浦东对“十三五”期间的“三农”工作早有谋划。记者近日从新区农委获悉,“十三五”期间,浦东将按照“一带、一核、一区、十园”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南北走向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大力推进孙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及现代农业国际孵化器建设,高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提升完善10个高效、生态、低碳并且充分体现浦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形象的示范基地,体现“示范中的示范”。
  比如“一核”的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十三五”期间将以1平方公里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载体,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世界农业企业集聚平台、市民都市现代农业休闲基地旅游基地。孙桥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重点集聚绿色农业、种源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平台农业和健康农业,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国际孵化器和研发创新大楼,打造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示范平台,培育和集聚一批现代农业上市公司,发展农业总部经济,着力将孙桥农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硅谷”和生态“绿谷”。
  提升浦东现代农业水平
  如何打造专业农民队伍,提升浦东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也是今后发展重点。“十三五”期间,浦东将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支持一批生产技术先进、经营管理规范,产品质量优良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出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到2020年底,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3个“1000”工程,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0名、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0名、培育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0名。至2020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主体比重将达90%。
同时,浦东还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农业节令变化和历史文化积淀及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迪士尼主题公园、极地主题公园、郊野公园等著名旅游资源,南汇水蜜桃、合庆火龙果、平棋葡萄、南汇翠冠梨等名特优新农业资源及生产基地建设,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区形成4个农业旅游板块及20个美丽乡村旅游点。至2020年,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