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邮电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经过电信部门干部职工的努力,上海的通信建设每年都有进步。1988年,上海电信完成通信建设投资3.4亿元,是建国以来建设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长途通信枢纽、数字程控电话和市县数字微波等一批重点通信设施相继建成投产,通信紧张状况有了一定的缓和,但是,通信面貌尚未根本改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通信发展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快上海电话网改造,仍然是这一时期上海电信的重点工作。
电话号码资源不足。自1957年上海电话网实行六位号码制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海电话网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市郊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上海电话网逐步扩大到10个郊县;特别自1978年后,电话交换设备总容量迅速增长,1978年为14.2万门。1981年后,每年增容2万—5万门以上,大量增设新的电话局所,六位号码制局号已不够分配。
由于网路复杂、制式繁多、信令各异、设备陈旧、需求猛增,原有的电话网已超负荷运转,市区局房、管道饱和阻塞,限制了电话网进一步发展。到1988年,上海市区电话待装用户已达8万,7月底付款登记的已超过6万,忙时听拨号音超时已用分钟计算。
邮电部组织的日元贷款工程和上海市政府提供的“九四”专项电话工程资金,加快了电话设备的引进,许多先进的电话程控设备纷纷“登台亮相”。随着电话交换设备容量的增长,六位号码已不敷使用。按照国外经验,当电话容量达到40万门时,就需要及时将电话号码升至七位,而当时上海电话容量已接近50万,六位升七位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上海电话网阶段发展目标。1984年,邮电部和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电话容量在1990年将达到60万—70万门规模的发展目标,上海市话局即着手研究电话七位号码制技术方案。1985年3月,邮电管理局向市话局下达“上海电话网改七位号码制技术研究”科研任务。8月,上海市科委认定该项目为市重点科研项目。
1985年11月,上海市通信建设领导小组同意了上海电信“七五”计划,到1990年全市电话容量达到60万门(市区45万门,郊区15万门),用户40万户,实现六位升七位拨号。在局房和管线建设方面则以80万门为目标,并力争更多一些。
1988年,上海电信根据前两年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快电话建设速度,对后三年的计划目标作了部分调整,其中电话设备总容量由原计划的60万门调整为73万门,增幅21.6%。
邮电部和上海市政府对电话号码六位升七位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1988年12月18日,邮电管理局下发《上海市内电话网组织方案(试行)》。方案指出,上海将于1989年底以前在全市范围内对已纳入自动接续范围的市话、农话统一实行七位号码制,即在上海本地电话网内任一用户拨打上海本地电话网内其他任一用户(包括本局用户)统一拨打七位号码,为执行电话自动交换网技术体制 (试行) 建立本地网打好基础。至1990年,上海本地电话网将是全市统一组网、等位拨号、自动接续、质量可以被用户接受的电话网。
1988年12月27日至29日,上海市通信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围绕升位工作提出要求:1989年是上海通信建设实现“七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又是上海电话网改造老设备、理顺电话网络、实行统一的七位拨号等重大技术改造的关键一年。实行七位拨号后,全市电话号码资源将增加几百万号,为今后电话发展和近期内电话自动化提供了条件。这项技术改造工程涉及上海千家万户,也会对国际、国内通信产生影响,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