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引丹桂,重阳九九送温暖。近日,在重阳节期间,“我们的节日——海上畅谈•话重阳”大型活动在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古镇举办。7对金婚老夫妻的特别庆典仪式、现场制作的重阳糕、孩子们自创的“新二十四孝”诗朗诵……将重阳节这个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节日和枫泾千年的“孝文化”解读、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由市文明办、SMG东方广播中心主办,金山区文明办、海上畅谈工作室、枫泾镇人民政府承办,金山区文化馆、枫泾镇文体中心、枫泾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下午3点,迎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话重阳活动在枫泾的“金圃宅第”拉开序幕,7对年逾古稀的金婚老夫妻,穿着中式的服装,迎着风雨,相互搀扶着经过迎贤桥走上了舞台。东方广播中心的两位首席主持人秦畅和海波为他们举办一场特别的庆典仪式。面对给他们敬茶献花的小辈,老人们纷纷透露了携手走过几十年风雨的“秘诀”。
金山农民画是金山本地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7对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吴彤章老先生便是首任金山农民画院院长。年轻时相知相遇,创始时夫妻扶持,吴彤章老人给大家分享了他们夫妻俩以画为媒、与画相伴、相爱相知的故事。近半个世纪的相伴,不仅要求夫妻二人的婚姻保持长久,更讲究“保鲜”的秘密。“我在医术上的一点点成就都离不开妻子在背后的支持,我们的婚姻在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相互尊重中一直恩爱、甜蜜。”中医名家徐小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他不仅分享了自己与老伴的婚姻“保鲜”故事,还带来了一席健康养生讲座。
在活动现场,金山田山歌《迎来春天百花开》、上海说唱《老年朋友开心点》,还有金山丝毯制作技艺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程美华带着“国宝级”金山丝毯《长寿图》惊艳亮相,为老年朋友献上了一道道节日大餐。其中,最特别的当属“枫泾妈妈”宋月华现场制作的重阳糕,一边吃着重阳糕,一边听有“金山百宝箱”之称的原金山区文化馆馆长、金婚老人胡林森解读重阳糕的历史和重阳敬老的风俗。
孝行也是各种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金山农民画的几代传人现场作画,兴塔中学的“兴荷诗社”的孩子们则献上了自己改编的《新二十四孝》诗朗诵,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在诗情画意中得到了传承。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敬老人自古就是大家耳熟能详、身体力行的传统美德。作为特邀嘉宾,东华大学的柯玲教授一直致力于非遗保护和民俗教育,她说,尊重、重视老年人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民俗文化要在与时俱进中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美之德才能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发展程度。
枫泾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特色镇,同时也是老年人最多的镇之一,80岁(含)以上老人3078名,90岁(含)以上老人365名,百岁(含)以上老人有6人,其中一位达106岁高龄。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枫泾是一个崇尚敬老孝亲、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适合宜居的江南美丽小镇。2013年,枫泾镇推出金山区首创的“百岁老人孝亲敬老专项奖励办法”,每月除了基本养老金以外,并规定对尽子女义务、关心照顾百岁老人的直系子女家庭每年每户奖励1万元。此外,还为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专项帮助。据统计,从孝亲敬老专项奖金启动至今,枫泾镇已发放专项奖金86万元,仅2016年共计发放29万元。
枫泾作为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在《重辑枫泾小志》中,提到孝子孝女的达上百位之多。唐代有孝母名相、千年楷模的陆贽,宋代有捐宅建寺、孝亲丁忧的陈舜俞,元代有继承父志、创建义塾的戴光远,明代有千里寻访、行孝葬母的孟春和,清代有博学状元、为孝弃官的蔡以台。时至今日,孝亲传统仍在延续。2005年至2016年,全镇共有7个家庭荣获上海市五好家庭。当天,向金婚家庭子女及与会人员赠送的《孝行千年枫泾镇》一书,内容就包括枫泾古代孝子孝女事迹,枫泾古代孝行文稿、文物,当代枫泾孝行事迹集锦等,浓缩了枫泾千年“孝文化”。
据了解,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海上畅谈”节目将分上下集播出此次活动的完整音频。上集播出时间:上海新闻广播 (FM 93.4)10月6日10点至11点、10月10日20点至21点,东广新闻台(FM 90.9)10月11日12点至13点;下集播出时间:上海新闻广播 (FM 93.4)10月7日10点至11点、10月11日20点至21点,东广新闻台(FM 90.9)10月12日12点至13点。另外,“海上畅谈”的微信公众号(haishangchangtan),以及“海上畅谈”在网易、企鹅媒体平台、阿基米德等网络媒体社区里,都将不断更新活动现场的精彩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