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区“一河一策”工作全面启动,区建管委以此为契机,牵头制定了《普陀区河道水环境治理行动计划》及《普陀区河道水环境治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聚焦重点、攻克难点,积极推进全区55条河道的治理工作。
先谋后动 有序落实
建机制。今年伊始,区建管委成立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工作推进、牵头协调难题,下设前期协调组、项目管理组、截污拆违组、综合管理组。同时,根据目标节点安排,细化任务,倒排计划,确保工作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
快落实。主动跨前、积极作为,借市政府“中心城区骨干河道蓝线专项规划”编制之际,在全市率先系统地梳理和解决了水利规划与城市规划冲突问题,为未来水利项目的实施和河道水质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即先行启动全区32条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并通过优化并联审批流程缩短项目前期,首批朝阳河、西虬江等示范项目将于年内基本完成。
全排摸。组织开展全区沿河排放口排摸工作,共排摸出各类排放口853只,目前已封堵630只,设计保留利用的雨水口有54只。同步开展周边排水管网梳理及截污纳管工程设计,力争年内完成截污纳管工程,其余排放口将在截污纳管工程完成后进行封堵。
多方联动 合力推进
区建管委积极与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规土局等职能部门及市城投总公司、市水务集团等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沟通对接,争取市级政策支持,尽量将“一河一策”相关项目与市河道治理的统筹计划有机结合,并争取将全区河道水利规划成果纳入全市正在编制的2020-2040年总体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区骨干河道蓝线专项规划。
此外,区建管委多次与区规土局,就实施项目中涉及的规划调整及地籍权属问题反复协商,为后续项目实施创造条件。区发改委大力支持,提供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借本区“五违”整治东风,依托区拆违办和各街道、镇的联合执法力量,多方合力推进沿河违法建筑拆除工作。至8月底,已拆除沿河违法建筑3.5万平方米,已拆点位66处。
不断探索 建立长效
加强专业合作。区建管委在遴选治理措施、校核治理效果等工作中,引入专家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程设计单位的联系合作,逐步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在治理工程时序统筹衔接、治理效果评估、治理设施后续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及管理的专业性。
探索长效机制。前瞻性地开展“区域河道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重点课题研究,着重于河道治理项目实施后的设施运营和工艺控制,并着手搭建智能化管理信息平台,研究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为河道后续管理提供机制保障。
发动群众参与。区建管委积极开展沿河居民区排摸,与相关街道、镇及居委会配合做好社区内的宣传工作,并通过党建联建平台、社区志愿者团队,金晶志愿者工作室“河道保护随手拍”志愿行动等渠道,发动群众支持、参与河道治理工作。
通过“一河一策”的专项整治,到2017年,本区将基本消除区域内中小河道、断头浜的黑臭,完成重污染河道的治理,打通严重阻水的管涵,到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断面,为市民打造“水清、岸洁、景美”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