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家院士
发布时间:2016-08-04
    杨福家,杨福家(1936.6.11-)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特大型综合性辞典《大辞海》的副主编。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2000-2012年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出任英国著名院校校长的第一位在籍中国人。目前兼任上海建桥学院名誉院长。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所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当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领导、组织并基本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给出复杂能级的衰变公式,概括了国内外已知的各种公式,用于放射性厂矿企业,推广至核能级寿命测量,给出图心法测量核寿命的普适公式;领导实验组用γ共振吸收法发现了国际上用此法找到的最窄的双重态。在国内开创离子束分析研究领域。在束箔相互作用方面,首次采用双箔(直箔加斜箔)研究斜箔引起的极化转移,提出了用单晶金箔研究沟道效应对极化的影响,确认极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