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据悉今年上海中本贯通已在26个试点专业中展开,未来将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7月21日中午,副市长翁铁慧来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节目,就“职业教育,美好时代正在启航”这一话题,与市民探讨交流。

今年选择职业教育的人数为何增多?
翁铁慧: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将为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创造上升通道。
上海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等产业欠缺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正在尝试形成技术技能型人才上升通道;今年上海中本贯通已在26个试点专业中展开,招收近1000位学生。
现在不少高分学生也选择职业教育,您对此怎么看?
翁铁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职业方向的选择关键看兴趣和擅长。
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后,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也有考分很高的学生愿意选择这个模式,但这并不是终极目标。考分高代表学习能力强,但不能决定是选择动手型、应用型的职业发展方向还是选择理论研究型的。如果喜欢应用型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贯通的渠道就可以去选择,而不是仅根据分数高低去选择。
职业教育现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您对一些人存在的偏见如何看待?
翁铁慧:请对职业教育少一些偏见,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样被重视。
其实和其他类型教育一样,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敬业爱岗、工匠精神、法治教育、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多方面。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前,中高职学校中已设有94个开放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践实训后,再到企业工作直接可以上手操作。
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就不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吗?
翁铁慧:职业教育要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在的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主要是社会需求较为稳定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周期比较长,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这不是简单把中职和高职或者中职和本科简单叠加串联式的"物理反应",而是要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案,产生"化学反应"。另外,读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文化素养,需要更加科学地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
中高职和本科专业今后将如何更好地贯通?
翁铁慧:正完善中高职专业与本科专业的贯通。
上海正在完善方案和规划,以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贯通问题。一方面现在中职设置的专业,与相应的本科专业不完全匹配;另一方面相应本科的培养模式也要更好地对接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设置超过50%的应用类和实践类课程。
本科及以上人才今后该如何进行职业教育?
翁铁慧:本科以上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优化。
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创产业、包括“互联网+”领域,需要大量本科及以上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本科及以上人才培养主要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做,未来需要优化,增加实际操作型、应用型的课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后70%左右的硕士将为专业硕士,如MBA、临床医学等方向。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师资水平?
翁铁慧:办好职业教育,师资至关重要。
从某种角度来讲,对职业教育的师资素质要求更高,因为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会实际操作。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①规定每个教师在每五年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必须有累计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去。
②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发展的职务评审系列,同时提升薪酬水平。
③引进优秀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指导实训,让社会专才和企业专才参与到教学中。
④教师的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2011年-2015年,我们共派了300多名教师去海外研修,并有部分教师拿到了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中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该如何推进?
翁铁慧:正逐步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上海对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已开发了52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并且在24所学校试点实施。在推动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落地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获取国际证书,让教师走出去交流。另外,我们要学国际先进理念,但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中国特点把好的成分引进来,使其真正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新闻来源: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