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学堂迎来首批毕业生
发布时间:2016-07-21 报送来源:浦东时报
  每逢周六,在浦东图书馆的二楼,读者总能在一间“神秘”的房间内,听到一声声稚嫩的“之乎者也”。7月14日,这样的读经声在一楼600人报告厅响起,响彻浦江学堂克字级《四书》毕业典礼暨峻字级《论语》结业典礼。
  这场活动的举行,标志着这一由《百家讲坛》主讲人、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创办的公益国学班——浦江学堂,迎来了“3+2+N”五年学制第一学段的首个毕业班。自2013年11月浦江学堂克图班在浦东图书馆启航,三年里这一公益国学班已走向全国,18个班级的六百弟子遍布华夏。
  熟谙经典重礼仪
  这场典礼没有华灯结彩,六百人报告厅,完全成为浦江学堂学员们的展示天地。典礼的首个节目是由克图班学员带来的《孟子与齐宣王》课本剧表演。从“孟子”为“弟子”讲道,到向“齐宣王”阐释“仁义才是统一的大道”。接受浦江学堂熏陶教育整整3年的小学员们,以生动的表演、流畅的台词、丰沛的情感,展现出已将《孟子》阐述的道理熟谙在心,赢得了台下家长经久不衰的掌声。
  随后,刚刚入学一年的峻节班、峻兴班、峻和班、峻图班,则分别表演了《游子吟》《孔门问学之一波三折》《礼乐大同篇》《六艺圆融》等节目。这些8到10岁的孩子,以充满童趣的朗诵、歌唱、舞蹈等表演,展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典章的理解。
  结业典礼的高潮,出现在峻字级学员的汇报课上。四个班各派出五名代表上台进行知识问答。“同济大学有一位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名叫陈从周,原名郁文,请问他的名字出自《论语》中的哪一则?”“出自《论语•八佾》。原文是‘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回答正确!”
  台下家长啧啧称奇:出自《论语》原典的50多个问题,全部被学员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鲍鹏山的弟子、浦江学堂的老师周缨也不住赞叹:“我主持汇报课已经第三年了,但学员的所有问答完全正确,这还是头一次。”
  比起对原典的熟稔理解,现场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满脸稚气的学员们对中华礼仪文化的身体力行。在每一个环节的展示结束后,台上的学员都非常自觉地向台下的观众、身边的老师鞠躬作揖,表达感谢。孔子学堂并不只是一个“读经班”,它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人文礼仪的种子。
  三年耕耘“养正”成
  浦江学堂的结业典礼连办了三年,今年的却格外特殊。根据浦江学堂“3+2+N”的学制,这场毕业典礼标志着克图班的30多名学员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三年学业,即将开始第二阶段的两年学业。
  2013年,浦江学堂初创伊始,以“克明峻德,知行合一”对班级进行排序,并在浦东图书馆开出了首个班——克图班。过去三年里,克图班经历了什么?被“粉丝”亲切称为“鲍子”的鲍鹏山透露,通过每年50个半天,3年共150个半天的课程,30多位小学员依次读完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由于教材就是《四书》原典,没有插图也没有注音,授课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穿插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教学员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四书》。再辅以学员的课外温习与严格的考勤制度,从而保证了每一个学员对典籍的熟谙与领悟。
  在优秀学员颁奖环节,在课本剧《孟子与齐宣王》中饰演孟子的小学员张文卿登台领奖。台下,他的母亲郭女士满心欢喜。郭女士表示,张文卿还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但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体现出与同龄人颇为不同的特质:12岁的张文卿在生活中处处替弟弟排忧解难,表现出“兄友”的责任感。在学业中,当他理解了《论语》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的含义后,就更加发奋学习。更令郭女士欣慰的是,张文卿还乐于和同学分享他的收获。“当他的同学说孔子是个‘老古板’时,他就会用浦江学堂中学到的历史故事告诉同学,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郭女士笑着说。
  “浦江学堂的五年学制中,前三年为‘养正’阶段,通过《四书》的学习,目标是‘养品行之正、思想之无邪、是非之明确’。”鲍鹏山认为,学员通过国学教育,不仅收获了知识,更促进了心智的发育和人格的成长,已“超额”实现了既定的“养正”目标。学员们“养正”的成果,也为未来两年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他们将通过学习《道德经》《庄子内七篇》《坛经》,实现“培大”的目标:培养大格局、大眼界、大胸襟气度。
  公益国学路漫长
  “每次参加浦江学堂的毕业典礼,孩子的意气风发总让我深深感慨。”当天,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赵瑞春向学员们致以祝福,“这三年,你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判断和文化认同。我相信你们会记住这一天,这是你们成长中不可磨灭的关键点。我也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影响更多人,和鲍教授一样成为国学的传播者。”
  “当初,我为了实现我心目中的教育理想,想打造一个浦江学堂。听了我的话后,许多人都举起了手:‘鲍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吧’。”鲍鹏山感慨道,浦江学堂不收学费、学制长达五年以上的办学模式,在国学热盛行、很多人把国学当生意来做的当下,显得非常另类。浦江学堂现有的成绩,是因为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者。鲍鹏山除了感谢在典礼中穿梭奔忙、担任志愿者的学员家长外,他还对浦江学堂现任总务长杨长彬深怀感激:“杨长彬是一名企业家。这三年来,他却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浦江学堂的运营管理中。乃至他的员工都这么开玩笑:‘杨总您也别来上班了。反正您来企业,也不过是把企业的资源拿去做浦江学堂的事情’。”对于他那不为旁人所理解的选择,杨长彬的解释很朴素:“做公益国学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浦图是浦江学堂的总部所在,也是我们起步的地方。”鲍鹏山还格外感谢浦图。自2013年起,浦图为浦江学堂免费提供授课与活动场所,并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开展宣传培育,合作打造品牌。而新区政府也为浦江学堂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2015年3月,浦江学堂荣获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群众最喜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项目。
  正是有了社会各界的赞助和鼎力支持,鲍鹏山的公益国学教育之路,走得越发宽阔。浦江学堂已从最初的浦图克图班,发展到在上海、芜湖、常熟等地开设了18个班,招收了600多名学员,规模上扩张了近20倍。然而,即便如此,已经创下了口碑的浦江学堂依然一座难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只能严控学员人数,每一次的招生名额都会被“秒杀”,学员都要通过面试才能获得入学资格。而一批文史哲专业的大学教授、在读博士生纷纷加入授课教师队伍,将更多孩子引领进国学的大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厚重的中国文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