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确定17个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作为上海唯一的区域示范基地入选。5月18日下午,来自新华社、中新社、美国新闻周刊、日本经济新闻、新鹿特丹商业报、香港NOW财经电视等30多家中外新闻界媒体齐聚杨浦,先后参观了长阳创谷、启迪之星、腾讯众创空间等具有代表性的创业街区和众创空间,实地体验了杨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随后,在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大学路DOCOFFEE咖啡馆,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区委副书记唐海东就中外记者提出的资金扶持、众创空间打造、创新精神培养、老厂房转型改造等方面问题作出回答。
扶持创新创业,杨浦有特色
“双创”示范基地确定后,中外媒体十分关心杨浦区政府还将对创新创业者提供怎样的经济、政策扶持。谢坚钢对此作出回答。
谢坚钢指出,杨浦区政府今年出资成立了区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中小微企业贷投联动引导基金等,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融合,以金融助推科技腾飞。目前杨浦科技金融采取的服务模式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再加上专业化运作,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构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区域内现已经集聚了诺亚财富等基金,规模已达到200亿左右,目前上海唯一一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浦发硅谷银行也与区政府达成合作,撬动社会资本100余亿。
谢坚钢指出,除了资本扶持和“杨浦22条”政策扶持外,杨浦区还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今年10月杨浦区网上政务大厅和行政服务中心将正式对外开放,将实现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站服务、一网打尽的线上线下服务,使企业和市民省时省力。
营造创新生态,培育创新精神
在众创空间遍地开花的当下,杨浦的众创空间怎样找准自身定位呢?唐海东表示,创新创业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杨浦具有创新创业必备的四大条件:个体、企业、大学等创新主体;资金、政策等创新资源;草根精神、英雄不问出处的精神、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以及工作、生活、生态等创新环境。杨浦区政府所做的就是为众创空间营造出具备这四大条件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方方面面的创业者来杨浦,大大提高他们的成功率。
其中,创新精神对创新创业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浦目前正在创新精神培育方面努力推进。首先是安排成功的创业者走进高校宣讲创新创业,用成功的事例感染准创业者勇于创新。其次是鼓励大家创新,市政府以及区政府制定了许多“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同时也允许失败,切实做到“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使大家敢于创新。
此外,老厂房未来的“命运”也是中外媒体十分关注的问题。唐海东介绍说,老厂房是杨浦宝贵的资源,也是历史的记忆,代表了杨浦100多年近代史的发展,极其宝贵,杨浦将从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委、市政府对老厂房利用有“产权不变、性质不变、结构不变”的要求,在三个不变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功能改变,使老工业厂房变成展示时尚的T台,使老厂房从轰轰隆隆的马达声中变成众创空间。在老厂房中也有很多历史故事,改造后也要把老故事传承下去,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