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CES Asia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苏宁等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一个不落,全部现身。但与其他参展商不同,这些行业巨头展示的除了具体的智能产品,更不遗余力地向参观者宣传自家的生态圈。在他们看来,生态圈不仅能让更多“黑科技”落地,还可以为品牌赢得更广阔未来。
“使用‘千人千面’技术后,普通商品销售额能提高30%,智能产品销售额提高80%。”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电器城总裁印井向很多参展商推介了阿里的“千人千面”技术。所谓“千人千面”,是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帮助生产商和经销商向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生产和提供不同的产品。比如空调,北方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是制暖效果更好的,而南方的只需具备制冷效果即可。印井说,基于这些市场需求,阿里巴巴正在零售业务上构建一个“赋能”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生态圈,希望VR、AR、AI等不仅是概念片中的美好场景,而是能实实在在改变生产者和销售者商业模式的技术。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给记者看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是智能硬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另一张是实现互联的智能硬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前者几乎遍布全球,后者却只有寥寥数点。胡晓明解释:“这正是目前智能硬件的现状——市场并不缺少智能硬件和智能技术,但缺少把它们连起来、真正发挥作用的生态环境。”所以,阿里巴巴发布物联网平台,让硬件生产者和用户能轻松实现“万物互联”。
京东也发现了技术创新上的断裂。京东首席技术官张晨说,很多智能产品都要求用户下载一个APP才能使用,这种体验并不好,而且给那些原本专注于硬件生产的企业增加了软件开发上的负担。另一方面,现在很多智能互联都强调手机的作用,可有些设备不适合用手机。京东在技术创新生态圈中,突出一个名叫“微联”的项目:智能硬件生产企业可以专心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将“万物互联”这个环节交给京东,通过京东的平台迅速实现交互。
京东还把创业创新者作为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在此次CES Asia展上,众多曾经登陆或仍在京东众筹平台进行众筹的科技产品集体亮相,如开启意念交互未来的UMind意念机、手掌大小的安果掌飞自拍无人机、可检测实时运动数据的AR运动智能眼镜等。京东众创众筹事业部总经理高洪偲认为,这些创新产品代表创客团队对新技术的探索,通过众筹则能帮助创客们判断产品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对平台来说,也能提前网罗潜在“爆品”,可谓一举两得。他透露,为争夺未来技术市场,京东将发布众创生态圈“百十一”计划,即投资100家创业企业,扶持、打造10家市值达到10亿级人民币的创业企业,成就1家市值100亿人民币的创业企业。高洪偲认为,利用京东平台上超过1.69亿用户的消费数据,以及京东在相关技术上的创新和探索,能够为消费升级类创业者提供从产品设计、技术扶持到销售推广等所需的各种服务,加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同时也提高京东的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