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产业融合托起新三农
发布时间:2016-05-12

在上海市中心东方海外大厦附近的人行道旁,立着一台类似自动售货机的绿色机器,向机器里投币,或者点一点支付宝,就能买到近40种新鲜蔬菜。这就是农民工创客吴连强的“强丰微菜场”,每天,新鲜的时令蔬菜被运送到市区40多家售菜机中。扫一扫蔬菜包装盒上的二维码,主妇们就能追溯到蔬菜产地;哪台机器缺货了,哪个菜品卖得好,吴连强在手机上随时能查到。
  从田头种植到居民餐桌,小小售菜机连接起一、二、三产业,无意间吴连强赶了回时髦,做起第六产业的先锋。
  新农业,让寸土能生寸金
  “第六产业是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成的都市现代农业。”金山区农委一位负责人说,“经营者将种养殖业和加工营销、物流及观光旅游等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
  吴连强的生态农庄集种养殖、餐饮、旅游、青少年实践基地于一体,年产值近1亿元。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新能源开发,水稻可以彩绘,瓜果可以雕刻,农耕可以体验,“农业+”,让传统农业大放异彩。
  新农民,种田种出甜滋味
  2015年,金山区29个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5亿元,这些企业覆盖7万农户,数十万农民成为第六产业链上的生产者、受益者。
  朱泾镇万联村种粮大户曹永光在自家75亩水稻田里搞种养一体,稻田里试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仅虾一项产值就达90多万元。稻田里有生物滋养,产出的稻米也格外香,一斤米能卖到3元。
  “过去每亩地收入800元已经很高了,现在,一亩地仅虾的利润就有7000元,加上品牌稻米,一亩地能赚9000元。”今年,曹永光还将尝试水稻养鳝,新增20亩地,开发农业旅游。
  新农村,巧开发成致富金山
  金山嘴渔村是上海最早的渔村,也是最后一个渔村。近10年,海上捕鱼业萎缩,渔民收入下降,渔村渐渐衰败。2011年,上海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陆续建起渔民老宅、渔具馆等5个展馆,串起千年海渔文化。2015年,渔村接待游客达70万人次。
  渔村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红火起来。以前闲置的老宅,在渔村景点开发之后成为村民致富的“金山”。目前,全村共有100多户村民从财产性收入中创收,一间小商铺的租金从原来的每月400元增加到800元。
  树多了,水净了,生态好了。第六产业改变了一个村,也正在改变一个个镇甚至整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