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崇明农副产品直通市民餐桌
发布时间:2016-04-12
位于崇明城桥镇三沙洪路上的崇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上公司”)是一家以网上直销崇明农副产品为主业的农业企业。崇上公司拥有3700亩水稻基地、2000吨的粮食专用仓库和崇上优选农产品营销服务中心。公司成立以来,创立了一条从基地生产、粮食仓储到农副产品服务的专业化农副产品直销服务链,公司实行会员制,并开展网上营销,通过“宅急便”向市区家庭按月配送原生态崇明“崇上瀛洲纯香大米”等新鲜崇明农副产品,目前已有市民消费群体上万户,固定会员近6000户。
  【创始】
  从“卖大米”起家,累积10年经验
  走进崇上公司销售门店,“带动千户农民致富,送给万家市民健康”几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让人印象深刻。崇上公司管理部经理朱海燕向记者介绍,如今各类农产品都卖得红红火火,其实最初,公司是靠“卖米”起家的。
  据了解,崇上公司有着10余年的种粮历史,公司3700亩水稻生产基地地处崇明岛北面的黄瓜沙。这片新围垦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一年只种一季稻谷,冬季种绿肥,土壤得以充分“休息”。崇上公司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无公害农药,选择优良、生长周期长的种源,从源头把关,使公司生产的“瀛洲纯香”品牌大米品质优、口感好。除了生产环节牢牢把关外,崇上公司的仓储也有一套自己的特色:严格控制稻谷的湿度、温度,在专用粮库内,全部加隔热层保护,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稻谷基本恒温、保湿,让稻谷具备良好的呼吸条件,以保持稻谷的新鲜度。
  2011年起,崇上公司推出“米·管家”年卡服务模式,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会员卡直销服务。基地生产的大米实行全年每月送货上门服务模式,每月月初通过“宅急便”进行一次配送,每次配送的大米都是当月新鲜碾制而成。不出家门便能吃上新鲜优质崇明大米,既便捷、又安全,通过口口相传,很快,崇上公司就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户。
  【发展】
  广发“英雄帖”,向全岛“要”产品
  “既然有了大米,何不再把更多崇明农产品供应给客户?”朱海燕告诉记者,考虑客户对“崇明制造”的偏爱,崇上公司萌发了“以大米为主打产品,辅以各色农产品”的营销思路。崇上公司在做好米的基础上,通过5年的努力,建立自己的品牌,横向汇集崇明岛各类优质产品,纵向根据应季农品的特点,按自然生长的时间,把新鲜优质、健康的蔬菜、家禽等农副产品供应到市民的餐桌上。
  据悉,崇上公司原本拥有400多亩蔬菜、家禽基地,但这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于是,公司广发“英雄帖”,向全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产品。“当然,想要列入崇上公司的供货商名单并不容易,必须接受崇上公司对基地生产过程的全程跟踪、监督,以及农药残留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收。”朱海燕介绍说,经过筛选,崇上公司与30多家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涉及蔬菜、家禽、水产品等各类农副产品。现在,作为“崇上”的客户,每月不但能足不出户吃上新鲜的大米,还能品尝喜爱的时令菜蔬。而与崇上公司合作的30多家合作社,也多了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千户农民致富,送给万家市民健康”,崇上公司的这条服务宗旨正在一步步实现。
  【创新】
  线上线下联动
  打通直销瓶颈

  “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电子商务实体服务平台,我们充分利用崇明生态岛的绿色资源优势和背靠大上海的地利优势,线上线下充分联动。”朱海燕解释说,线下横向汇集千万农户、合作社的优质农副产品,抓好质量、把好关;线上建立市民消费群体,让优质农品直通市民家中的餐桌,线上线下互动,打通了市民和农副产品之间直销瓶颈,让绿色、健康、优质、生态的农副产品通过“两座大桥”——长江大桥和互联网“桥梁”,源源不断地通往市民的餐桌。将“互联网+”与崇明现代农业的结合,足不出户,只需动动手指,通过电话、网络、手机等方式,就能品尝到新鲜优质的崇明农副产品。这样的销售模式渐渐获得市民认可,目前,崇上公司每个月有近5000件订单。“互联网+”电商农业的模式,也开辟了一条崇明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在1号店、淘宝等大型购物平台,都有崇上公司的产品。
  据悉,崇上公司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展厅内,已汇聚崇明农业合作社及其农副产品,成为一个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展示平台。接下来,崇上公司将与各大旅行社洽谈合作,让来崇旅游的游客通过崇上公司的平台,了解和购买崇明特色农副产品,为“崇明制造”更好地走出去并搭建更加宽敞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