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科技竞争趋势 加快建设科创中心
--《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解读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新要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适应全球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新趋势,立足国家战略推进创新发展,2015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框架为“1+4”,共分为5个部分、22条。“1”就是提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4”就是聚焦体制机制、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和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等四个关键环节。
一、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意见》提出,面向未来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创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善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坚持以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为首要、坚持以合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基础、坚持聚焦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突破创新链阻断瓶颈。在政策措施方面,主要从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健全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的制度、及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等五方面入手。
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意见》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准入管制、加大涉及投资、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清理力度等具体举措;在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方面,推出了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扩大对本市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比例等措施。
《意见》还对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做出了部署。一方面,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政事、政企分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体制,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另一方面,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实施转移转化,并不断探索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
三、以人才为核心,建设创新创业高地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户籍政策在国内人才引进集聚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及推进“双自”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措施。
其中,开展在沪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沪就业试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科技人才、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核心团队,予以直接入户引进、鼓励科研人员在职离岗创业、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履行所聘岗位职责前提下到科技创新型企业兼职兼薪等举措均为此次《意见》中的亮点。
四、以创新创业为契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没有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不可能孕育成长科技创新中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集聚国内外创新企业、创新要素和人才,分别从科技中介服务、科技金融结合、研发创新机构、众创空间、法治保障等五个层面进行论述。
《意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4个难题。一是成果转化难。通过培育一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引进国际知名中介机构,形成若干个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创新企业融资难。从天使投资、投贷联动、融资担保、企业上市、股权众筹等各个环节,全面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更加紧密地结合。三是创业难。通过打造更多开放便捷的众创空间,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涌。四是知识产权保护难。保护好知识产权,是成就科技创新中心最大的软实力。
五、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优化科技创新布局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基础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意见》具体提出了3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核心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新一批国家大科学设施、大科学计划落户上海,大力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来沪,强化源头创新能力。二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三是在区域布局方面,注重点面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集聚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必须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参与,为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