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07

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松江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根据《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松江人才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二五”期间,松江区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与落实,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培养激励、服务宣传等方面下功夫,人才比重和质量水平相对提高,职业培训总量大幅增加,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基本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

1、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体制。201011月召开首次松江区人才工作会议,强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成立松江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协调小组组长,区委组织部部长和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工作小组在区委组织部下设办公室。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工作会议,明确年度人才工作重点项目、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党管人才的工作体制不断完善。

——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区人才办实行例会制度,明确全区人才工作任务,并由区组织部牵头、人保局负责实施,将阶段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各部门按照任务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各负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完备的工作协调机制。

2、人才培训和培养机制日益完善

——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每年由组织部牵头召开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全年培训“课程表”,举办区管干部研讨班、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专题研讨班、宣传干部培训班等。认真开展公务员培训,“十二五”共组织2268名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各条线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和评审等。加强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鼓励园区研发紧缺人才专项能力课程,纳入区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给予100%培训费补贴,实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专项能力培训的有效衔接。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区人力资源保障局作为主管职业技能培训的职能部门,积极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培训体系、区--村(居)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体系、多渠道的服务体系、规范化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等。

3、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抓好人才供需平台打造。建设以新版松江人才网为主、政务微博和微信为辅的“1+2”信息发布平台,固定举办周末招聘会,认真组织区综合性大型人才交流会、松江大学城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和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松江专场招聘会,积极组织本区企业赴外省市组团招聘,为人才供需双方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

——抓好人才服务机制创新。打造“企有所需、我有所应,服务下沉、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直达车”品牌,落实人才服务联络员制度,推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开展“人才服务进重点企业”主题活动,设立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积极开展人才协会工作,为广大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继续推进区人才库建设。建设系统完整的松江综合人才库,基本完成本区党政人才库、事业单位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库等三个人才分库信息收集工作,并开展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人才信息收集工作。

4、人才宣传工作不断加强

——畅通全方位宣传渠道。在《人才市场报》、《松江报》、松江电视台、区政府门户网站、松江人才网等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宣传领军人才事迹;深入松江大学园区,举办招聘和宣讲会,吸引大学生留在松江成就事业,营造关心人才、爱惜人才、凝聚人才的社会氛围。

——推进政策宣讲进基层。针对本市人才户籍引进、居住证等政策调整情况,在积极依托各类媒体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人才政策宣讲进街镇”主题活动,主动向街镇和园区人才工作者、区域内企业负责人和人力资源经理讲解人才政策内容,为深入落实人才政策和培养、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奠定基础。

5、人才激励体系更加健全

——推进高层次人才关爱工程。成立领军人才工作室,为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提供发展载体;成立松江区高层次人才沙龙,增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学习交流、项目协作;鼓励高级人才为松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每年进行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活动,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落在实处。

——实施高层次人才选拔激励制度。加强本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选拔激励,“十二五”期间我区2人被评为上海领军人才,1人被评为上海农业领军人才,打破了松江历史上选拔市领军人才的空白,另有2人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落实高层次人才的住房补贴和人才津贴,“十二五”期间共计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163万元;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在技术水平上取得一定突破,共授权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3项,此外有49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发表论文论著260篇,获得区级以上科研项目(创作)成果85个,区级以上荣誉称号73个,以“曲面幕墙”技术课题为代表的项目成果转化取得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培养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有潜力对接市级和国家级人才梯队的优秀人才。

(二)“十三五”时期松江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1、有利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提供组织保障

区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工作的统筹领导。区委领导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党管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分析我区党管人才的现状、经验、问题等,思考进一步健全我区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并提出工作思路。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持续开展,年度工作会议为全区人才工作制定项目“菜单”,各协调小组成员协调推进具体任务,这些都为“十三五”人才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有效政策举措提供机制保障

区委积极研究促进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对符合我区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需要,能够在本行业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重点人才,给予政策扶持。区政府设立人才发展资金、创业扶持引导资金,专用于支持本区优秀人才及其人才梯队的集聚、培育和发展,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加大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投入;区科委、经委、规土局、住房保障局等从资金、用地、用房等方面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区人保局、教育局、卫计委等在优秀人才资助、奖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优待服务,各部门分工合作,形成良好的育才、引才、聚才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3)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空间

我区积极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增长格局。以“创新转型,优二进三”为主题,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为导向,坚持高效智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三高一低”原则,重点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主导,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四新”经济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建设高端有效的公共平台,完善服务开放的政策环境,构建松江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转型的健康生态系统。“十三五”期间,我区可望形成转型升级的稳定增长格局,对培才引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十三五”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4)松江大学城提供智力优势

“三区联动”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松江大学城占地约8000亩,是现今为止中国规模较大的大学园区。集聚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七所学校,10多万师生,各类智力人才汇聚,学科专业近230个,专业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专业与松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三区联动”运行机制,政府、高校、园区、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人才流动不断加大,大学城不仅为松江带来了丰厚的人文滋养,更为松江众创空间建设和创新创业城区建设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撑。

2、面临挑战

(一)人才整体素质需要继续提高

我区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创造不多;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还不尽如人意。

我区人才比重偏低反映出总量不足。统计显示,我区人才占常住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是15.5%38.3%,低于全市18.5%%和40.5%的总体水平。

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比例不高。目前我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例为55.1%,尽管“十二五”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增长较快,相比较周边领先区县,还存在提升空间。

来沪人员是松江劳动力的主体,但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我区来沪人员126万(数量居全市第二),人才比例较低,来沪人员初中文化程度仍然占据了较大的比例(50.1%),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着劳动力素质不高的巨大压力。

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即便是人才比较集中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占比仍然偏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本科以上人员18074人,硕士以上人员2253人、博士以上人员237人,分别仅占企业总人数的18.9%2.35%0.25%。非公领域人才是人才的主体,我区非公领域研究生以上人才比例为2.6%,本科人才比例为24.5%,与周边领先区县相比,仍有差距。

近几年发明创造不多。全区近几年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投入占比也在逐年上升,但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创造并不多。2014年,我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8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3.7件。高层次人才匮乏已成为松江经济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领军人才引领、示范和团队建设作用的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领军人才工作室虽然挂牌成立,但通过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和团队建设的实质性运作,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果并不明显。个别领军人才或拔尖人才头顶着光环,享受区政府津贴,无论行业内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业绩表现平平,对接国家或市级人才的潜力不足,区政府津贴已然成为人才的隐性福利。需要探索领军人才或拔尖人才的项目制培养模式,构建领军人才或拔尖人才的退出机制。

(二)人才充分发展的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人才的充分发展,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社会是支撑。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优秀人才的成长与开发至关重要。我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改善培才引智的环境。

当前我区政府人才投入的强度和机制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离不开经费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区每年人才投入的力度难以满足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的需要,还没有真正从“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投入”这样高度去重视人才投入工作。

我区人才工作系统性不强,资金分散在不同部门,存在重复激励或政策疏漏的情况,有限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合力,影响了人才资金的投入效果。

我区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企业是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主体,需要引导企业进一步重视人才的长远规划,加大人才发展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发人才,设法留住人才。我区企业还普遍缺乏激发人才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即便是人才发挥核心要素作用的科技创新企业,对研发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也非常不够,大大降低了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

我区社会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的支持还不显著。社会机构有待提供专业的人才评价服务,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认定评价制度;高校院所有待进一步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等。社会力量的缺乏导致难以有序将人才项目受理、人才工作评价、人才教育培训等有序地向社会组织转移,难于打开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局面。

只有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协同合作的人才环境,才能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工作待遇和发展平台。

3)人才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创新

党政人才选任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党政人才竞争性选拔机制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制度与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制度衔接还不充分。

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我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优秀人才集聚。针对企业创新投资难、群众创业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清除各种障碍,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

 

二、“十三五”时期松江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本区人才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科学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引培并举、配置并重,急需先行、优化环境、整体推进”为指导方针,以造就高层次人才和开发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于本市科创中心建设与我区创业城区建设,为松江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一起抓,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促进人才流、资本流、项目流、技术流、创业流良性互动,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发展。

2、整合资源,增强合力

坚持部门联动、合力推进,逐步破解人才政策“碎片化”问题,统筹部署全区人才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活动、重大措施,并按职责分工落实,加强督促。统筹使用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推进人才政策一体化、创业与扶持资金规模化,促使人才政策集中发力。

3、高端引领,量质并重

以人才素质提高和人才总量增长为着眼点,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集聚高端人才,实现松江更高起点上的创新发展。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壮大本区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竞争力水平。

4、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规范的人才认定评价机制,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健全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开发各个重要环节及配套措施,形成符合松江区情特点的人才发展体系。着力完善松江人才保障政策,优化松江人才发展环境,显著提高松江人才集聚效应。

(三)主要目标

1、人才比重进一步增高。人才资源在从业人员中的比重持续增长,人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020年,松江人才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4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接近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

2、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优先调整,人才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劳动力素质有效支撑产业转型,本地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比例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来沪务工人员普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

3、人才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本投入比例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5%。“十三五”末年均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每万劳动力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数较“十二五”末期实现倍增。全面改善居住、医疗、教育、人文环境,提供更好的科研创新人才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主要任务

(1)加大紧缺急需专门人才开发力度。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通过领军人才团队、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重点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松江产业新高地。“十三五”期间,实现入选市级以上人才专项计划的数量翻番,大力培养或引进相关技术科研骨干,形成领军人才雁阵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创业城区中的核心作用。

2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效能明显增强。以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为基础,以完善培养评价体系和激励保障措施为抓手,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四新经济”的相关领域,加快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高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高端引领带动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发展,到2020年,力争全区高级工以上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28%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实战能力、打造领导团队、树立卓越形象为核心,适应经济新常态、战略转型、产业转向的需求,不断加快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进程,培养造就一大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四新经济”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十三五”进一步实现队伍竞争力大幅提升,制度竞争力大幅提升,环境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与松江人才高地建设相匹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支持体系、社会舆论支撑体系。

4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明显提高,总量有所增加。适应我区家庭农场的大力发展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的要求,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创新型、综合性人才比重不断增加。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

2、主要措施

(1)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一是构建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开展“专家座谈”活动、组织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参加高端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等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意识。同时采取人才资金资助一部分、单位拿一部分的办法,每年资助一部分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深造或开展业务研修。二是构建人才引进平台,积极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建好各类科技孵化器、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项目,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带产业。实行柔性引智机制,按照“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的工作方式,采取技术合作、智力入股、科技服务、项目聘用和人才租赁等多种形式引进专家和技术人才。三是构建人才评价平台,采取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构建以工作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支撑,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的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四是构建人才激励平台,建立优秀人才荣誉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发放奖励和津贴。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报告会等宣传平台,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技能竞赛、事迹报告、成果展示等人才专题宣传活动,营造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

(2)发挥用人单位的育才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制度及具体实施细则,鼓励引导单位、企业利用机构培训、网上培训、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引导企业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企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带薪学习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制订比较完善的培养计划、制度和规范。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以“大师带团队”的形式,培育一批极具开拓创新精神、突破关键技术、推广重大成果的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

(3)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适应松江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到“十三五”期末,着重服务本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四新经济”等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建立若干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

(4)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统筹推进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发,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作力度。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在突出企业家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专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5)提升农村各类人才综合素质。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区镇农业科技人员培训,鼓励本区农村青年报考农业院校,创新镇级农业技术人才招录机制,充实农经队伍力量,提高农经队伍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农民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子(女)承父业,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实用人才。健全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制度,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实施力度,积极培养家庭农场生产、管理和经营型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

(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主要任务

1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党的建设新常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选优配强班子、优化队伍结构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自2016年起,通过5年的时间,完成100名副处级干部、200名正科级干部以及300名副科级干部的培养任务。力争到2020年,在全区形成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松江党政人才队伍。

2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社合作、多方支持的社会工作运作机制。基本形成与松江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初、中、高级社会工作者梯次结构,基本形成覆盖社会事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社会建设领域的人才分布格局,努力建设多领域、多层级、多序列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发社会工作人才。

3加大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本区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现代教师队伍。在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基础上,高中阶段专任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20%,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充实初中以下学校和幼托机构专业保健人才,所有学校均按要求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培养一大批懂教育、精管理的校长队伍。

4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二级医院在岗临床执业医师85%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到45%以上,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临床执业医师85%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达到45%以上,在岗注册护士65%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在岗疾病预防专业技术人员7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在岗卫生监督机构人员85%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加大人才引进,在全国范围内引进1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30名左右专业技术骨干;每年录用50名左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每年公开招聘100名左右非规范化培训的其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届录用和社会公开招聘100名左右护理及其他专业人员。

5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60%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水平的达到40%以上;积极支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发挥文化企业在人才培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6提高体育事业人才素质。努力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本区常住人口的2%;力争注册运动员达850人,培养“明翔计划”教练员2-4人,力争市级优秀教练工作室1-2个,招聘引进优秀教练10人,外聘教练员10人,少体校新增教练员4-6人,实现专职在岗教练总数超30人。体育人才发展投入稳步增加,体育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人才管理工作格局不断优化,推进政事分开,进一步理顺管和办的关系,加快推进区体育指导中心、体育训练中心、体育管理服务中心的管办分离。

7加强松江大学城人才开发。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和人才宣讲会,吸引大学城毕业生留在松江就业创业。充分利用大学城的智力优势,打造1-2个示范性众创空间,使之成为集成化、跨学科的创新教育、创新实践与创新孵化平台。强化大学城对于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能力,将大学城建设成为松江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1)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出来。健全干部管理体制,重点培养、重点选配、重点管理、重点监督,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党政骨干。

(2)完善公共部门人才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建立符合公共部门人才特点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加强公共部门人才培训。大力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积极推动学习型公共部门建设,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公共部门终身教育体系。在提高公共部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公共部门人才不断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4)加强大学城高校的合作。发挥大学城七所高校不同专业优势,建设多学科互补、线上线下的互动的园区众创空间,面向社会开放,吸引中小学生、群众互动交流,为小微创新团队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上海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四、重点推进政策

(一)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引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人才,并落实相应的岗位津贴、专项奖励、租房补贴等待遇。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建立健全政策、项目、渠道相结合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积极推进柔性引才工作。

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有效的融通渠道,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促进院校和培训机构及时掌握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根据供求信息调整培养内容。充分利用松江大学城人才培养资源,全面推动城区与校区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在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形成大学城人才服务松江发展的激励机制。

(二)改革人才评价政策

创新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办法。在各类课题、项目等申报时,逐步降低职称、学历等权重,探索建立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市场主体评价人才机制。

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人才,注重研究成果质量及社会影响力;对应用开发人才,强化创新创造业绩贡献评价,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产学研结合等;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突出转化的效益效果评价,注重产值、利润等经济效益和吸纳就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制定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考核政策。在聘期内要求每名区领军人才必须带团队,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申报和领衔并完成一个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区拔尖人才必须带领团队,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申报和领衔并完成一个区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目标培养方式和团队考核形式,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能力和领导作用。

(三)创新人才激励政策

出台并不断完善松江促进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区政府设立发展资金和创业扶持引导资金,分别专用于支持本区重点产业领域、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及其人才梯队的集聚、培育和发展。

改革人才计划选拔机制。制定并不断完善我区优秀人才认定操作办法,严格执行认定标准,坚持按人才业绩与贡献实施分类认定、分类资助,提高资金效益。减少人才重复选拔,防止人才选拔“老面孔”现象,对已经列为市、区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或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等市级、国家级人才的,不再参与本区领军人才或拔尖人才选拔;从未享受过区领军人才津贴的,可以依据本区相关规定,参照享受一届领军人才津贴、项目资助等待遇;已列为区拔尖人才的,可申报区领军人才,但不再参与区拔尖人才选拔。通过不断完善机制,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益,扩大人才支持规模。

制定人才分类激励政策。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凡是符合人才分类条件,都可以享受相应人才激励政策。通过科学的人才分类,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不同政策,使人才政策精准发力,对人才最关心关注的居留落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创业资助、融资渠道、成果转化等政策进行重点突破,让人才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创业更有信心和保障。

(四)创新人才综合服务政策

实施人才创业融资服务政策。设立区政府人才发展资金创业扶持引导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加大对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投入,引导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社会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为优秀人才创业、科创型企业成长提供融资信用担保和投资风险补偿等。

出台鼓励市场化人才服务的支持办法。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加快发展技术交易、经纪、投融资服务、技术评估等一批专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政府购买科技服务政策,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育,促进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

实施人才信息化建设计划,新建一站式、全流程、专业化的人才发展政策和生活服务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建立全区统一的人才申报经办平台,整合单位和个人申报、评审评估、资助奖励、社会监督等功能,避免遗漏或重复资助。建立市场化机构运营、政府机构监管的运作模式,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细致的综合服务。

落实优秀人才保障政策。落实优秀人才居住补贴,根据条件和标准,支持建设公租房、人才公寓等,给予一定的租房、购房补贴;落实优秀人才子女教育保障,优秀人才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本区入园入校就学,可优先安排公办幼儿园和学校入园入校就学;落实优秀人才医疗保障,在政策范围内享受适当医疗补贴和便捷服务,优秀人才在本区二级医院以上医疗机构就医,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付费、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等“六个优先”诊疗服务。

(五)实施城乡一体化人才发展政策

实行农村人才发展倾斜政策。落实沪人社研发〔20158号文件精神,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大本区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工资收入激励机制,制定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向农村公益性事业单位倾斜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基层卫生和农技单位专技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落实“三支一扶”、“大学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等大学生基层服务项目的保障机制和生活待遇增长机制。

创新农业领域的职称政策。探索农民合作社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主体,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进一步完善本区农业和工程系列各中级评委会的评审办法,继续鼓励具有农村集体职称的人员在提高专业学历、参加继续教育等基础上,通过评审取得国家统一的职称。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政府组织保障

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区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在人才规划总体战略指导下,落实落细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所需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操作方案。加强人才工作督查考核,将人才工作列入我区各级单位领导班子和单位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使用与提升的重要参照。

(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信息服务。完善人才统计季报制度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查询制度,加快建立人才统计信息网络体系,定期发布各类人才信息。强化人才宣传服务,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各种渠道的立体宣传和深度报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先进单位、优秀人才和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制度,用于重大人才开发活动、重要领域紧缺人才开发、重点人才基地建设等。各单位根据当年的财政收入和发展的需要,加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的投入,由各级财政列入预算。逐步引导有关企业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加大人才开发投入,资助企业内部员工培训项目。

(四)强化人才环境建设

完善事业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本着“以用为本”的原则,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完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设立“一门式”创业服务窗口。完善政策保障,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松江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出台紧缺急需人才引进配套政策,针对各层次人才出台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切实解决人才就医、就学、就业、居住、出行等实际困难,与现有的人才政策体系互相呼应,形成政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