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浦东院士科普讲坛聚焦智能驾驶 |
老院士向浦东科技企业“抛绣球” |
“就像数码相机对柯达胶卷的颠覆,互联网阅读对出版业的颠覆,导航系统对传统地图的颠覆,轮式机器人也将颠覆传统汽车。”5月30日,2014年浦东院士科普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先生作出上述阐述。
当天,年逾70岁的李德毅院士以《开放、创新与产业转型——从智能驾驶谈起》为主题,做了近两小时的报告。他指出,智能化、新能源、轻量化是汽车业的转型升级路线图。作为汽车业和IT业跨界碰撞而生的新产物,智能驾驶是对传统驾驶的极大颠覆,将成为汽车制造厂商乃至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竞相争逐之地。
李院士指出,曾经“用市场换技术”的汽车国产化被证明并不看好,而今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全球一流汽车业的新的技术标杆,如何才能不再错失机遇?他认为,发展智能汽车,不能单纯靠车辆外加装方法,也不能脱离量产,更不能基于价格在万元以上的传感器,“要做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智能汽车。”李院士现场还向科技企业抛出“绣球”,“如果浦东有优秀的传感器制作企业,我愿意与之合作。”
我国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浦东新区集聚了大量汽车企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研究车联网、传感器、导航系统等多领域技术集合,借“智”院士探讨智能驾驶未来的发展思路,为新区政府及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企业提供前瞻性视野,促进浦东新一轮高精尖技术集合转型升级,勾勒出汽车产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李德毅院士长期从事云模型、云计算、数据挖掘、复杂网络、智能驾驶等研究,为我国智能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他的无人驾驶汽车团队,曾在京津高速公路完成20次测试,累计智能驾驶2万公里。其中,猛狮3号智能车在第18次的试验中,使用摄像头、雷达、GPS,完成了自主超车等7个科目的试验,总里程114公里,平均时速79.06公里,最高时速110公里,自主超车12次,邻道超车21次,换道操作36次,全程无人工干预。
浦东院士科普讲坛是浦东科技周的重点活动之一,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级机关党工委、新区科委科协等单位牵头,浦东院士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