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心建设坐标上的科普支点
发布时间:2017-10-13 报送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在张江,有一个让汇智国际商业中心、浦东软件园和许多科技企业都特别期盼再次举办的活动——浦东科技节暨张江汇智科技文化节。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科普活动会有如此魅力?一家软件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其中原因:“这是能够让社会了解我们、我们也从中了解社会需求的平台。我们连续参加了2届活动,由此不仅广泛接触了社会各界潜在的合作者,而且还与相关单位建立了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

双创一线发现科普痛点

2014年开始,当时的浦东新区科委、科协有关领导用1年多时间,带队逐一走访浦东新区的全部50多家科普基地和36个街镇,召开10多次科普工作座谈会。“我们需要展示宣传双创成果,但是缺少平台和机会。”一位创业者的话引起共鸣,大家感到,科普工作要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解决“四脱节”的问题:一是科普工作与科创实践脱节、二是科普活动与科创战场脱节、三是科普投入与科普成效脱节、四是科普力量与社会资源脱节。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发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号令,进一步催生浦东科普新思路——改变方法,聚焦张江。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张江汇智商业中心正在打造“张江汇智科技文化节”,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予以支撑、聚集更多企业和人气的需求。

经过多次讨论与需求对接,于是确定把张江汇智科技文化节融合进浦东科技节,把张江汇智商业中心作为浦东科技节的主阵地,“政府搭台,汇智唱戏”,利用张江科技企业、产业资源、科技产品、科技商业和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形成“科普+科创+产业+商业”的新模式。2016年5月,浦东科技节进入科技主战场,与张江汇智科技文化节首次联动;2017年5月,这一新探索得到提升完善。

科创企业争当科普主角

“科普+科创+产业+商业”科普工作新模式,主要是针对新时期的科普痛点问题,改变科普活动“四自”(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做法,力求做到“三变”:一是变“自娱自乐”为“创新服务”。利用科技节,广泛对接科技企业、产业资源和科技商品的需求。2016年,就有30多家科技企业加入科技节系列活动;2017年5月,特斯拉、海知智能、张小盒、紫光物联等百余家科技企业报名参展,大大超出活动承受范围,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

二是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通过这一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全新科普活动模式,调动了张江汇智中心具体承办的积极性和广大科技企业、创新团队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变“精彩开幕”为“持续活动”。以往科技节比较注重开幕式,把领导请到位,把观众组织到场,热热闹闹一阵子,然后“剧终人散”。通过近2年探索,浦东新区科技节不仅注重开幕式的精彩,更加注重系列活动持续性和辐射延展。

2017年浦东科技节,从3月发布到5月开幕为“宣传招募”阶段,从5月开幕式到8月为“持续活动”阶段,持续开展了创客市集、创客训练营、创客沙龙、麦淘实验室、电竞盛典等主题活动,持续吸引科技企业、双创群体、普通市民、园区白领、青少年学生参与体验。

让创新主体感到更“解渴”

通过科技文化节平台,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行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加深。上海浦软汇智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的创新科普实践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转变了职能,激活了链条。政府部门以科技节为载体,为科技企业、科技人员、广大市民搭建了“4+”的新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用一体化。

二是宣传了张江,激活了白领。参加浦东科技节暨张江汇智科技文化节活动的人逐年增加,2016年近10万人次、2017年近20万人次。

三是动员了社会,激活了资源。有效组织社会资源“大家做科普”“花小钱做大科普”“让社会评价科普”,呈现“企业积极响应,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广大市民普遍欢迎”的局面。

四是调动了企业,激活了市场。科技企业通过参加科普活动,直接了解到社会评判与需求,有的还获得订单和融资的机会。

浦东新区科经委有关领导表示,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对每年一届的活动感到“不解渴”。为此,相关部门已经在谋划举办每季度一次的科普集市,根据需要确立主题,实施“菜单式”服务,让浦东这片双创热土上“天天是民用科技博览会”。(作者:王阳)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