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谈”:孵化器“战国时代”,谁能杀出重围?
发布时间:2017-09-21 报送来源:科Way

9月21日,作为双创周重点活动之一的“创新创业七日谈”第六场活动在浦东张江创业工坊举行。

基于浦东创新服务国际化的特性,活动以“打造全球科创服务品牌”为主题,邀请了4家扎根浦东或即将扎根浦东的科技服务企业,共同对话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科经委主任唐石青。

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建设,离不开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型机构。通过20多年的集聚,浦东已经诞生了100多家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以及数千家各类小微双创企业。唐石青表示,欢迎更多双创企业、国际化公司、以及各类平台服务机构来到浦东。

众多的科研服务机构中,有的提出了创新的孵化模式,有的擅长全球资源整合,有的深谙融资之道,有的则聚焦科研服务……百花齐放,孰优孰劣?又有何创新秘诀?

莘泽总经理曲奕:

孵化器的四种进化武器

在今天的市场上,各类孵化器野蛮成长,进入了一个买一杯咖啡都可以冠名为孵化器的“战国时代”。是时候把那些被创业者抛弃的孵化器扫到垃圾箱里去了。

事实上,30年来孵化器实现了三级跳,从传统的成本减免的孵化服务走向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项服务,从后勤保障走向资源整合,从救死扶伤走向伯乐相马。

今天送给大家加减乘除版的四种进化武器。孵化加法,就是增强企业的功能模块。曾几何时,很多人都认为初创公司成长的最大瓶颈在融资,然而,比融资更加重要的是融智。只有英雄才能改变创业公司!孵化器行业的下一个革命就是让孵化器成为创业公司的智本合伙人,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些创业陷阱。

孵化减法,就是为创业公司提供共享服务的模块。把一个工科生训练成精通财务管理的CEO,或是索性交给公共财务中心,哪一种更科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今天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创业一个极大的区别,在于现在的创业企业家都必须是八项全能,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管,事实上这违背了市场分工的基础。因此,应当积极倡导建立强大的公共资源中心,让创业者能够轻松上阵,这将成为新的趋势。

孵化乘法,就是使用各种工具,让创业者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能够搭建更大的平台,这些工具包括初创企业股权激励、公司估值等。

孵化除法,是在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背景下,能够加速企业之间的并购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创新集群。

太库CEO黄海燕:

全球视野加速孵化

在“七日谈”谈创新,不是因为创新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而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全球创新资源正面对重新分配的阶段。现在全球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天在美国看到的科技,在以色列、中国也可以看到,但是同一个技术怎么样做商业化?如何进入市场?这是全球创业者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多元化的要素驱动,使得各个地区的竞争力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被动地参与到全球创新,而是用我们的市场、人、资金、机会去主动地参与到全球的市场。未来的一带一路国家,虽然他们的科技不够发达,但是同样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也是一种优质要素,这些要素未来也可以真正驱动这些地区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合作。

所以,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企业更需要快速地发展,要想成功,唯快不破。如今的企业不需要什么事情都手把手地教,那么它们到底需要什么帮助?黄海燕觉得是快速整合资源、配置资源的平台。

过去的两年半中,太库最快的企业孵化记录是5个月就从一个想法到成为研发出来的产品。同时企业孵化成功率达到了75%以上。在每一个阶段,企业都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市场,这样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是最需要的。

从2015年开始,太库率先起步,从全球主要创新国家的主流创新城市直接插进去,整合当地的产学政经研资源,为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服务。太库坚信,在这个社会只有精英、只有掌握更多资源、并且更好地把这些资源和企业匹配的机构才能够真正地成功。这些机构的导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到13次创业的创业者,以及到大学教授、VC等,都已经参与到太库的全球资源整合平台上,同时,他们也在这个平台上了解到了更多的中国产业和中国机会。

仅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太库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创新平台,在全球孵化了超过1200家企业,其中4家已上市,今年还有4家即将上市。

苏河汇董事长罗钥:

融资不是艺术,是科学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快速增长的背后推手毫无疑问是资本。资本是什么?可能我们对资本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级市场如天使投资、VC、PE,但资本也包括二级市场的股权性资本和我们不太熟悉的、但规模更大的债券型资本。

中国众多的独角兽企业背后,毫无疑问都有资本的助推。苏河汇五年多孵化投资了大量创业项目,然而和创业者沟通过程中,他们对怎么融资却还比较陌生。

和资本打交道,不是我们想象中“5分钟搞定投资人”那么简单,资本背后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这是一门科学,绝不是拍脑袋的艺术。资本从项目立项到最终决定投资,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作为孵化器,只有对资本的流程非常熟悉,帮企业降低工作难度,才能够提升企业获得融资的成功率。

有很多创业者可能会排斥股权融资,还有一部分创业者可能会对债权融资比较排斥,事实上这两种都是融资的工具,怎么合理利用股权和债权融资,是成熟企业的必修课。

吉刻联盟是苏河汇的一家在孵企业,主要做联合厨房的模式。吉刻联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认可,但是因为投资机构的流程相对来说比较漫长,要拿到这笔股权投资需要1-2个月时间。但它又有迫切的资金用途,于是苏河汇和吉刻联盟一起基于现在稳定的现金流,设计了收益权质押的债权性项目,获得了过桥资金,解决了它的燃眉之急。

在融资过程当中,可能会面对两类资本,一类是财务投资人,还有一类是战略性投资人。罗钥的建议是重点考虑战略性投资人的引入,因为除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对企业也是信用的背书。

融资过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资本和投资人的角度。投资行为主要有两个诉求,一个是长期长线爆发式增长的股权退出回报,还有一个是注重短期固定收益的回报。在设计融资产品时,在商业计划书里要考虑这一点。

资本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对于资本,加深认知的同时也要抱有一颗敬畏之心,把握融资或者投资的节奏,这样才能凌驾于资本之上,助推企业快速地成长和发展。

基理科技创始人王倩:

让科研更简单

从复旦生科院到纽约大学医学院,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十多年的科研经历使得王倩接触到很多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她意识到,在人才的优秀程度上,国内不输于欧美科研强国,但在科研服务配套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用有效的手段优化科研体系方面。于是,回国之后,王倩成立了基理科技,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智能化科研管理解决方案,希望让科研更简单。

怎么才能让科研更简单?从王倩的理解来说,科研人才需要比较舒适的环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让科学家跳过前期8-10个月的筹备期,比如设备的优化、采买,让项目直接进入一个成熟、完善、优良的体系,这才是时间和经济上能给科研人员的最有利支持。

在这样的平台上,不仅硬件完备,同时更可以给这些科研人员提供一套可视化、数字化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IT技术,智能管理他们的实验室流程和实验室环境,同时以数据为基础,为他们的科研做出快速决策,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从0到1、从1到N的创造和跳跃。

不管是对于基理还是科研人员,张江都是一块宝地。在这里面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优质科研资源,这里有高校、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还有很多顶尖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同时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更在资本上为研发和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理在和张江的合作过程中,聚集了张江所有优质资源的平台应运而生,在这里科学家可以方便地找到周围的优质资源、优质人才,让每一个研发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从项目合作、项目转化、科研服务等方面获取前所未有的价值。

(来源:科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