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双创”空间才受欢迎
发布时间:2017-09-14 报送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双创周”主会场———“长阳创谷”已经布置一新,静候嘉宾。(记者叶辰亮 摄)

全息投影、3D打印、VR体验、模拟飞行……这些听起来酷炫十足的技术,在中国商飞上飞院“青创空间”都变成了现实。

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国企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利用产业和技术资源,聚焦新材料、智慧制造等专业领域,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员工创新创业,引领社会“双创”方向。

内外兼修迸发创新转型火花

每一个到过上飞院“青创空间”的人,都会被飞行模拟区所吸引:白色石膏板将简易飞行模拟器半包围起来,代入感、沉浸感、科技感十足;一旁的几台模拟器被飞机机体造型的金属框架笼罩,与地面上描绘的飞机跑道相呼应,尽显翱翔之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初级模拟飞行程序训练器,1:1还原真实的飞机驾驶舱加上舱外的高清投影大屏幕,立体呈现驾驶舱视景效果。

“我们进行前期调研的时候发现,上飞院大量科研人员对模拟飞行有迫切的需求。”上飞院团委书记、“青创空间”负责人张馨元介绍,在民机设计研发中,对飞行的认知水平和对飞行操作过程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民机设计师能否准确把握客户的使用需求,能否准确认识飞机在运营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有了这套模拟设备,所有上飞院员工在通过前期理论培训、了解操作规范后,都可以尽情体验模拟飞行的快感。后期,“青创空间”还计划开发C919大型客机、宽体客机的模拟体验。

而在飞行体验区旁,有一台方方正正、外表黝黑、略显笨拙的大机器。可不要小看它,它是上飞院第一台工业级非金属3D打印机。在它旁边的展示台上,摆放着各种由它打印出来的样件,ARJ21飞机航行灯试验支架、前轮转弯手轮、阅读灯支架,C919飞机眼位仪定位装置……这些小样件在ARJ21飞机设计优化、C919飞机总装等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大作用。

“这个3D打印的ARJ21飞机驾驶盘,从人机功效的角度,能够100%替代真实的驾驶盘,供飞行员进行设计评估。”上飞院驾驶舱部部长马显超介绍,针对飞行员提出的意见,设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改进,通过3D打印的方式快速准确地实现设计优化,大大缩短了周期,节约了成本。

据介绍,中国商飞深入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在建成多个国家、地方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同时,鼓励青年创业,营造创新氛围,支持所属单位建立了“青创空间”“梦幻工作室”“创新工场”等双创平台,形成了一系列阶段性研发成果。

“双创”生态圈高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依托和整合技术、产业资源,宝武集团也正在着力形成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李尤是一名海归,2015年与美国莱斯大学博士后汪桢一起回国,创办了因士科技。他们合作研制出能监测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气体的芯片级传感器,可用于石化、钢铁、火电等多个行业,为环保服务。去年7月的一次路演活动上,吴淞口创业园负责人听了李尤的演讲,觉得这种产品能够用于宝武集团的排放监测,便邀请因士科技入驻园区。入驻创业园后不久,因士科技研发的气体监测仪器和数据平台就在宝武集团多个企业试用,获得了宝贵的数据,促进了产品的改进升级和市场拓展。

吴淞口创业园正是宝武集团打造的开放式科技孵化平台。去年2月,宝武集团与宝山区委区政府签署宝武特钢地块协议,吴淞口创业园挂牌成立,目前已经吸引了4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入驻。

据悉,宝武集团坚持“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道路”,积极推进集群式产学研用合作,构建产业链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实现了由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的转变。面向国家战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宝武集团加强绿色精品钢材的研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高铁等领域,着力建设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钢铁众研平台、N个专业化平台和一个双创服务平台”,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

目前,宝武集团也正在设计新制度,鼓励员工开展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创新活动,多渠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除单位自行实施转化外,鼓励各单位探索成果转让、许可,以及与外部资本合作,将成果作价投资等新渠道;探索创新团队“离岗”创业,激励员工带着他们的发明创造走进吴淞口创业园,投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如果创业成功,集团将根据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规定,对团队成员给予奖励和报酬。据了解,宝武集团内部员工创业的项目———航空喷涂技术,已经成为美国GE航空的全球涂层供应商,应用在了大飞机发动机的零部件上。

(记者 张晓鸣)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