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平台成全我与上海缘分”
发布时间:2017-09-12 报送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人物名片

巴里·马歇尔66岁,澳大利亚人。为了验证临床发现,通过疯狂的“以身试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及其诊断治疗方法。2005年,他与病理学家沃伦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马歇尔挤出一切可能时间坚持门诊,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今后,“幽门螺旋杆菌之父”、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每年的主要工作都安排在上海,同济大学及附属东方医院更成为他非常重要的两站:一年中有4个月可讲课及参与医疗工作。最近,马歇尔正忙于办理相关证件,不久将再次来沪。远在澳大利亚的他表示:“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成全了我与诺奖的缘分;转化医学平台,成全了我与上海的缘分!”

“马歇尔交了建设费”

马歇尔在很多场合提到过他和上海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听说“上海”,是一篇文献中作者写到,一名医生在上海首次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在人体中具有致病性;第一次来上海则可以追溯到1993年,“那时候浦东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许多高楼在建,尘土飞扬,还没有浦东机场。”马歇尔说,国际航班落地虹桥,自己交了60元的“机场建设费”。他曾经开玩笑说:“标记一下,这是马歇尔医生的建设费。”

后来,马歇尔经常来上海参加学术交流,有时也带家人来观光。家人喜欢上海,因为上海繁华、干净、漂亮,每次来有新的惊喜;他也喜欢上海,因为这是科研和临床的高地,“这里有先进的医疗水平、发达的实验设备、优秀的科研伙伴。”马歇尔说,珀斯与上海没有时差,医生间的交流也没有阻碍,两地的远程医疗沟通无障碍。

如今,他正在努力学习中文,以便更好地在上海工作。马歇尔认为,中文有别于拉丁语系和日尔曼语系,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演进,是非常有逻辑性的语言,很有意思。在澳大利亚生活着许多中国人,不少还讲上海话,这对他的学习相当有帮助,他也希望将来在中国问诊时签上自己的中文名字。

希望攻克更多难题

有一次,马歇尔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参观,本部的浦东新区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和南院的张江干细胞产业基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马歇尔意识到,这个由上海浦东与同济大学共建的医学科学研究平台,无论是设备、人才,还是科研成果与运作模式都堪称国际水平,且上海近年来出产的科学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他连用了3个“最”来评价:“这是国内医院系统中研究设施最完备的基地之一、团队创新能力最强大的实验室之一、产学研协作最有效应的研发部门之一。”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他获得诺奖的根本原因,更是他多年极力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医学科学运行模式。“上海在打造‘健康城市’,医疗科研成果突出,科创氛围浓厚。这是我选择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希望在这里攻克更多难题。”马歇尔说。

诊疗中心独有亮点

今年6、7月,马歇尔在东方医院特诊部两次“打卡”,为复杂的幽门螺旋杆菌病例提供专业意见。有精通英语的上海医生在场,马歇尔与患者交流顺畅,效率也提高不少。

依据马歇尔与东方医院签订的合作协议,由他担任主任的“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也在紧张筹备之中。他本人还对图纸手绘修改:“这里是门诊区,这里是临床实验室,我需要6间以上内镜室……”他在澳大利亚珀斯有一间幽门螺杆菌精准治疗诊所,但中国的感染人群更多,上海诊疗中心的规模面积也更大,并力求实现诊疗、检查、实验分析等多功能合一,其中为诊疗中心独立配备的多间内镜室是最令马歇尔满意之处,也是优于马歇尔珀斯诊所的设计亮点。

上海基地辐射全国

马歇尔用一句成语来阐释自己的努力:“卧薪尝胆。”受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后,他将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的联合平台工作,并担任“同济大学马歇尔HP综合实验室”“马歇尔消化疾病国际诊疗中心”等机构负责人。在上海建立的基地和诊疗中心,将为国际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提供平台,也为上海乃至全国疑难杂症患者提供转诊国外相应诊疗机构的渠道。

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马歇尔消化疾病诊疗团队落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愿望也得到“大张江管委会”的支持。他说,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奠定了非常良好的科研基础和产业基础。今后,他希望与本市企业合作,让自己的心血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结出硕果。在此基础上,他将把东方医院、同济大学和上海作为中国主要临床诊疗、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基地,并通过上海基地辐射全国。

(记者 左妍)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