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现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01 报送来源: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7月27日中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走进上海广播电台《市长热线》访谈节目,围绕进一步推进上海品牌经济建设的主题与市民进行交流互动。市品牌办主任、市经济信息化委巡视员陈跃华出席活动。

周波常务副市长在节目中谈到,品牌经济的内涵,质量是第一位,还包括科技创新、诚信体系、情感维护等内涵,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品牌体系。在向品牌经济的转型中,上海建立了“四宽两严”的体系。一是宽广的视野,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没有宽广的视野,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就会跟不上形势。二是宽松的管制,对新生事物要包容,不然创新就会被扼死在萌芽中。只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认识到问题所在,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处理好问题。三是宽松的体制和机制,要让改革创新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四是宽容的氛围,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之一,要允许有不同的意见,欢迎标新立异。

发展自主品牌、创立中国品牌,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和战略部署。上海的品牌建设在产业经济和消费市场方面,经过不断的归纳、总结、提升,提出了“品牌经济”的新概念。7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6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上海以92.70分,继续蝉联全国第一。近日,工信部公示了全国第五批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名单,上海7家占全国44家的16%。上海走在全国品牌建设工作的前列。

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来推进品牌经济发展以及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意见。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相应出台了《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的实施办法》(沪府办发〔2016〕38号)、《关于推进本市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16号),根据上海实际,提出“上海品质”自愿认证体系、老商标池、品牌创新券、科技创新券等措施,创新地提出从“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设计”三个领域提升上海品牌经济外延,以解决上海在品牌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上海率先提出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发展的理念。“品牌经济”这一概念丰富了品牌的内涵,重新阐释了品牌经济的五大内核,即诚信立本、科技创新、质量保证、消费引领、情感维护,这对上海企业发展“百年老店千年厂”的愿景,作了内容保障和目标分解。作为上海行业、区域品牌打造的张江、漕河泾、“江南智造”等一个个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集群不断涌现。

上海率先开展了省级品牌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帮助本土企业学习如何做品牌、创品牌,树立品牌经济意识。2016年起上海开展市级品牌试点示范工作,全市有200多家企业申报试点,经过培育培训,24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市级品牌培育示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6家企业被认定为工信部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其中上海企业有17家。

上海率先探索品牌价值发现的新路径、新方法,以培育品牌经济发展,解决“价值链”断链的问题。2014年9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了国内首个“品牌支行”,探索品牌无形资产的质押等投融资新渠道;2016年,徐汇工商局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指导下,也在探索商标质押融资的途径;今年年初,市场化运作的上海品牌发展基金正式注册成立;在今年首个“中国品牌日”,由复旦大学等单位推出的“外滩·中国品牌创新价值榜(TOP100)”正式发布,这是国内外首次以供给侧的创新、传播等要素投入为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而形成的榜单。

上海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在促进老品牌创新发展的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培育了一批新品牌。老凤祥、上海家化、恒源祥、江南造船等老字号、老品牌焕发青春、再铸辉煌;上汽、上海电气、振华重工、联影医疗等新兴产品品牌应运而生;还有漕河泾、张江、金桥等大型产业园区品牌和8号桥、M50等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上海在品牌建设方面脱胎换骨,进入了新的品牌建设发展领域。